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家长课堂
做个没有怨气的母亲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这样的镜头我们不生疏吧?妈妈唠叨着,经常是对家里最亲近的人,或孩子,或孩子的爸爸:“我养你们几个轻易吗?供你们上学,结婚娶媳妇生孩子,也不知道哪辈子欠你们的。”“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妈妈吗?看看妈妈为你为这个家什么时候顾过自己?”“你就知道甩着两只手,油瓶子倒了也不知道扶扶。”“我浑身不舒服,你们也不知道心疼我”……
  世界上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埋怨包含以下两种:一是告诉别人你很累,二是告诉别人你的身体多么不舒服。累了,自己选择方式休息;病了,想办法自己治病。让我们学会致力于自爱,做个不埋怨的妈妈。
  当女人认为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就为自己埋怨找到了理由。有的女人尤其喜好自我怜悯,这可不是一种健康情绪,轻易引诱自己越来越幽怨。一个人总是这样埋怨,在心理学上叫“非爱行动”。以爱的名义进行亲情绑架,令亲近的人发生沉重感。
  两岁的儿子晚上闹肚子,三十多岁的妈妈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对丈夫说:“我照看了一晚上孩子,你怎么睡得跟头猪一样?”丈夫昨晚也是值夜班很晚到家,说:“我也很晚才睡,你不知道吗?谁让你当妈呢?他奶奶不是过来帮你了吗?”女人火了:“我当妈怎么着?孩子不是你的吗?我今天也得上班。”丈夫说:“你今天请一天假吧,我没法请假。白天你在家睡会儿不行吗?”
  女人情绪上来了:“我难道就是黄牛,该着给你拉犁?我伺候老的,还伺候小的,我……”实在她在心里是想在今天请假的,她的工作也可以请假,但她就是要把心里的怨气冤气发给丈夫。每次碰到点事情,她就这么埋怨下往,丈夫看她这次又唠叨没完,气得扭头走了,而她自己又气得哭了一场。
  这样的生涯也真是让人不开心。两口子都忙,孩子小,会生病……可是,纵然生涯有千般无奈万般辛苦,我们还是要努力想办法从中解脱。不要依靠别人主动来分担你的烦恼,更不要埋怨别人不主动给予你增援。因爱而付出,即使辛苦,也必定要平衡好啊,这里还有一个心态题目。
  态度决定结果。心态决定结果。
  我们的妈妈,我们妈妈的妈妈……直至更久远的那些女性,一直把奉献就义当作传统的美德。“就义”是什么?它就意味着被剥夺性命、奉上祭天,是一种为了某个崇高的目标而废弃自己性命的行动。上帝赋予了我们为人母的角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楚中,是迎接新性命的喜悦和欢乐,是养育新性命的渴看和寄托,是一起成长的机遇和体验。虽苦犹乐,我们干吗要就义?要在这个辛苦的进程里,学会梳理、调剂烦乱的心境,学会以精确的方式寻求增援。千万不要边埋怨边做,让自己更累更烦,也让别人内疚不安,那他看待你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恼怒、抵御,而非你所期看的抚慰、增援。心理学上称这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转移,由于发泄恼怒比承受内疚轻易得多。
  且不说前面那位老公的对与错,那位妈妈自身心态是不是也有点题目?
  转变别人很难,转变自己却相对轻易。假如那位妈妈那天换种语气跟丈夫说话,会怎样呢?“老公,昨天晚上看孩子我真累了,我看你睡得那么好,都没舍得喊你帮忙。”你说那位丈夫会有怎样的回答?那位妈妈还可以跟老公说:“昨晚宝宝真是累坏我了。你今天能请假吗?不行的话我就得请假。”你说那位丈夫又会怎么说?实际上题目结果都差未几,但是何必由于埋怨、赌气,把解决题目的进程弄得大家都不高兴呢?
  我们女人穿梭于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一般女性在三十多岁时社交、工作、家庭都繁忙,轻易疲乏,到了四十多岁,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确实有时候会感到分身乏术。但我们要学会从一个角色跳到另一个角色,保有着自己安静的心灵,很积极地在这两者之间跳跃和休息,靠自我的调节,把自己调剂到一种不会有过度疲乏和怨气的状态中。
  有些累,我们做妈妈的必需受;有些福,我们也要学会自己享。在自己有才干承担辛苦时,就以愉悦的心往做、往付出;当自己实在疲乏不堪不能支撑时,要学会不带埋怨、平心静气地向别人请求增援。怨气和冤气都不是解决题目的良策。
  真正的爱是先自爱,而不是自怜。自爱就是依据你的意愿,将自己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予以接受,接受自我,接受自我的现实,而接受意味着毫无埋怨。当然条件是必需自己“觉悟”。
  不是自得的人生让人快乐,而是快乐的心境让人有了自得的人生。女人对家和孩子的付出、辛苦,也是一个女人体验性命的进程。假如参透人生悟透性命,承受艰辛体会幸福,还是能够达到一种安静致远、温婉如水的境界的。
  生涯让我们阅历艰难,也拥有快乐;让我们体味痛楚,也品尝甘甜。在阅历之后,我们要慢慢使自己大气、冷静、顽强、乐观起来。人的才干真的是练出来的,就像人的双腿,假如不经常进行行走的练习,哪来前进的力量?人的心,也是靠一点一点铸造出来。做的同时,我们的心坎在积聚能量。记得,人生路上,我们自己要是在自怜、埋怨中成了一摊烂泥,就只有被踩的份儿。
  美丽的妈妈都是情怀柔软、善解人意的,而且是不唠叨、不埋怨的妈妈。这和学识没有尽对的关系。一个学富五车读到博士的女子,面对后代喂养家务琐事,不必定没有怨气和冤气;而一个质朴贤良的农家女子,却也会以快乐和慈爱之心,给孩子和家人带来温热和幸福。
  教养不必定都是学问中取得,它是一种悟性和心态,是生于心灵的一种气质。
  想起一个故事:有个女孩要结婚了,母亲送给她一颗珍珠,然后告诉她珍珠的来历——沙子进进了牡蛎的壳内,牡蛎认为很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子吐出来。所以,它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埋怨,让自己不开心,沙子也不开心;另一个是同化,与沙子和平共处。聪慧的牡蛎选择了后者,开始把它的营养挪出一部分,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被裹上牡蛎的营养时,牡蛎认为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了。后来,牡蛎给予沙子的营养越多,沙子就越来越成为牡蛎的精髓,直至成为它性命中的珍珠。
  获得我们性命中闪光的珍珠,也需要我们有牡蛎一样的胸怀。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