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家长课堂
孩子出错后忌“揪错不放”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揪错不放”
  孩子是在过错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犯过错的孩子。因此,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上帝决不会处分犯过错的孩子。”
  然而,对于这个普通常识,很多家长却并不理会,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批驳说:“你怎么又做错了?前两天做错的事怎么还不记着?”这些家长每每捉住孩子的过错不放,一提再提,即使孩子纠正了过错,家长在以后的言语中还经常提起。
  美国有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认为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激动,准备捐款。过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心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捐献时,马克·吐温由于朝气,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光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心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导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专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驳,使孩子从内疚不安——不耐心——反感讨厌,被“逼急”了,会涌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动。
  小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放在桌上的一瓶感冒药被碰了下来,药丸撒了一地。妈妈立即朝小轩斥责道:“怎么了?从来没有规规则矩的时候,头脑里整天想着什么?”小轩这时一声不响地把药丸拾了起来,然后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发现小轩也是一声不响、闷闷不乐的,这时才意识到刚才对女儿的斥责有点儿过火了。
  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批驳中的涌现,家长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驳一次”,不能重复批驳,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假如再次批驳,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认为同样的过错被“揪住不放”,腻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少。
  总之,家长在批驳孩子时应看重“度”,要把握好“分寸”,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