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心理/行为/语言
培养儿童规则意识的8大方法
作者:0
更多
因《爸爸去哪儿》人气爆棚的台湾影星林志颖,也遭到很多妈妈们的质疑。其中,质疑最多的就是前几期中,林志颖不顾节目规则,全程陪同kimi完成任务。不少家长认为,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那么,家长们平时应该怎样引导宝宝学“规则”呢?

1.“规则”学习要趁早

在宝宝不满周岁还在床上乱爬打滚时,家长就要学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告诉宝宝:床边上可是危险区,摔下去是很疼的,进而要求孩子不准越危险区域。

如果宝宝偶尔违反了“规则”,家长一定要温柔的提醒,并把宝宝拖回“安全区”;

如果宝宝多次违反“规则”,家长可升格为温和的批评。如:你怎么又犯错误了呢?

这些也许是宝宝出生后接受的首次“规则教育”,印象绝对深刻难忘。这样宝宝长大后,在面临众多规则的约束面前,才能泰然自若。

2.教授形式要多样

要求思维不发达的宝宝接受各种教条抽象的“规则”,难度很大。但是家长如果辅以图片、故事、演示、肢体语言等种种方式来加强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如要引导宝宝“不能贪吃”这一规则时,家长就可以为宝宝讲“贪吃小猪吃多了生病”的故事。

3.从小事做起

父母在制定家庭规则时,可以让宝宝也参与。比如定时起床、上床,坚持早锻炼、吃早餐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餐定量,看电视每天不超过2小时,见到老人要有礼貌等等,其中强调的是原则,包括按时起居、规律生活和自我控制等。

4.随时随地 时时刻刻

宝宝的规则教育需要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比如带孩子过马路,孩子就会得到“红灯亮了绝对不能通过”的训导;甚至在孩子们玩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准赖皮”也被提高到与人品相关的高度。

5.让宝宝自我监督

在许多场合下,监督孩子是否遵守“规则”的人并不一定非得家长,而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充任。渐渐地,他们便可以逐步做到在没有家长催促或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地守规矩,可谓习惯成自然。

6.循序渐进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制定的规则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以培养孩子注意力为例:如2岁半的孩子,父母可以每天设立20分钟的“无话时期”,让宝宝在固定的位置专心做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没做到,那就需要再重新开始“无话时期”20分钟;而当孩子4岁时,“无话时期”就可以延长至40分钟;5岁时,可延长至1小时。

7.规则下也要尊重个性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家长制定的规则往往是绝对权威的,根本不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其实,家长在给宝宝制定各种规则的时候,也要允许宝宝有不同的意见。此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孩子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或意愿去做他喜欢做的任何事。

8.不强制 不体罚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当然,这是一种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家长要乐于肯定或赞美孩子做得好、较好甚至只有进步的事情;当孩子实在不愿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是在规则之外,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的“不作为”。不能因此强迫、甚至体罚孩子。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