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幼儿期疾病
预防疾病感染管好宝宝的小手
作者:人口计生频道
更多
导读: 春夏之交,是小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在传染病的传播上,“病从口入”这句话更适用于小朋友——孩子们活泼爱动,小手经常沾染到环境中的细菌或病毒,稍不注意就通过嘴巴“吃”了进去,造成感染,尤其是婴幼儿抓到什么都爱往嘴巴里放,还爱吮手指。
  ●孩子的双手容易接触病菌,如不注意小手的卫生,常常病从口入
  ●洗手是切断病菌传播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专家指导孩子正确洗手六部曲
  ●专家不提倡小儿太过干净,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完善需要病菌适度“刺激”
  春夏之交,是小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在传染病的传播上,“病从口入”这句话更适用于小朋友——孩子们活泼爱动,小手经常沾染到环境中的细菌或病毒,稍不注意就通过嘴巴“吃”了进去,造成感染,尤其是婴幼儿抓到什么都爱往嘴巴里放,还爱吮手指。为此,小朋友要预防传染病,首先注意手卫生。近日,广州市各级妇幼保健院就举办了“娃娃会洗手,健康一起走”的手卫生健康教育活动。
  卫生防护可在一定程度上防病,但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专家提醒,反复消毒、过度防护其实也没必要。家里搞得太过干净,宝宝的免疫力缺乏病毒刺激得不到“开发”,将来接触外部世界后反而容易受病菌侵袭。
  儿科疾病 大多病从口入
  流感、腹泻、手足口病……这都是春夏之交小儿的常见病,近期这些疾病的小患者挤爆了儿童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林晓源介绍,近期高发的儿科疾病主要有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两大类,绝大多数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而对于小孩子来说,病菌传播的渠道常常通过手到口。儿童活泼好动,到处“摸爬滚打”,手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沾上各种病原菌。小手接触完病毒细菌后再拿东西吃,病菌就借机进入口中。
  林晓源说,手足口病就是最典型的从手到口传播的疾病。虽然低龄孩子少出家门不易接触到手足口病人,但家人在外接触了病菌后,回来没有彻底清洁就去抱小孩。小孩的手部沾染到病毒,啃指头时病毒就顺着手进入了口。成人感染了病毒后有一定抵抗力,不一定会发病,但小孩免疫力较差,感染病毒后很容易中招。
  专家强调,夏天盛行的肠道病毒更容易通过手传播。为此,孩子的手部卫生状况需要引起家长重视。但很多家长不注意给孩子洗手,而孩子更不会有主动去洗手的意愿。“家长往往看到小孩的手弄脏了,才会让孩子去洗手。但小手不脏不代表干净,因为很多病毒或细菌肉眼是看不到的。”
  观点PK:
  太讲卫生到底好不好?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全球闻名,因为太过在意孩子,有些父母在养育儿女上非常严格和认真,十分注重孩子的清洁,尽量想把孩子全身和家庭环境都搞得特别干净。林先生和太太就是一对这样的父母,孩子生下来后,家里每天都要消毒,宝宝的衣服从来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甚至到了孩子两三岁后衣物都还是消毒才使用。而日常的消毒液洗手更是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林先生发现如此“严格防护”,孩子还是容易生病。他纳闷:“我已经很注意让小孩不去接触病菌了,为何他没有变得更强壮呢?”
  林晓源说,很显然,现代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比他们的父辈要干净、清洁很多,玩泥巴、捉虫子、掏鸟窝、在草丛里钻进钻出,这些父辈们儿时的玩乐节目,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进行。然而,并不见得孩子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增强了。
  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之后,现在儿童的疾病谱已发生改变。林晓源说,儿童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感染)的发病在降低,这与接触病菌变少有关。但另一方面,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的发病却在上升。
  林晓源说,他反对家长给孩子建立“无菌环境”,没有必要所有的衣物和用具都反复消毒。清洁和防护做得太过,孩子很少接触病菌,免疫系统没有得到“练兵”的机会,其实不利于孩子免疫功能的获得。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家庭卫生防护做得很严格,但将来孩子还是要上幼儿园和小学,不可避免要和外界环境接触。一些孩子在家里时倍受呵护,什么都要做到最干净,但到了幼儿园后反而容易病,这就与免疫功能没有得到“锻炼”有关。
  “从这个角度说,偶尔感冒一下也是好事,病毒感染可适度刺激免疫功能,但注意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林晓源说。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