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成长指标
孩子如果汗多怎么办?
作者:育儿知识
更多

  宝宝睡眠时或稍一活动就出汗,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医院儿科的门诊部里,有不少因出汗多而就诊的宝宝,其中因为患有佝偻病、肺结核、轻度贫血等疾病而造成多汗的只占极少数,孩子的病理性出汗主要包括:

  1.佝偻病:这类孩子除汗多外,常表现出烦躁、爱哭、睡眠不安、容易惊醒、头部多汗而发痒,头经常在枕头上摩擦,使后脑勺的头发脱落一圈,形成“枕秃”的特征。这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头骨软化、方形头、囟门较大、闭合晚,胸部可能会出现肋软骨串珠、鸡胸,会走路以后两腿可能会出现“X”形腿或“O”形腿,同时孩子抗病能力差,容易感冒,易患肺炎、气管炎。

  2.结核病:这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起初症状不太明显,甚至可能被医生漏诊,一旦症状比较明显时,病情多已发展得比较严重了。这类孩子的出汗以“盗汗”为主,不仅入睡后会多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同时伴有低热、精神不好、胃口不好、体重下降、睫毛弯长等症状。

  3.身体虚弱:患有营养不良、贫血、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孩子除汗多外,还常常伴有乏力、精神不足、面色苍白、头发稀少、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仅仅是汗多,孩子精神状况尚好,食欲正常,生长发育良好,体检完全达标,就属于儿童生理性出汗,无需特别治疗。虽然如此,但出汗太多总让人担心。

  据我观察,除了因穿衣、盖被过多引起孩子多汗外,饮食也与排汗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不用再担心营养不良,而是要注意营养过剩,高热量的鱼、虾,许多孩子几乎是每天都吃。对牙齿还没完全长齐的孩子来说,鱼、虾更容易咬烂,而其他肉类及各种蔬菜,不能完全咀嚼,在下咽的过程中,孩子容易噎着,噎几次后孩子就不愿意再吃了。民间有句话叫“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鱼、虾吃多了,必然内热重,内热重的孩子会表现出以下特征: 1.孩子特别容易出汗,白天常常是一活动就一身汗,晚上更是能湿了衣服或被子。2.因内热重,能量大,孩子精神十足,一天到晚玩耍不停,不知疲乏,精力旺盛。3.有的孩子因大量流汗而导致津液耗损,可表现为口唇、舌面发红、发干,手心、足心发热,口干,易渴,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大便干燥,每次排便都吃力、困难,造成肛裂。4.内热重的孩子脾气急、易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差。5.因出汗过多,津液耗损,体内水分减少,有些孩子的皮肤偏黑。6.因内热重,孩子容易上火,受凉感冒时,孩子容易发高烧并常伴有扁桃体发炎。7.这类内热重的孩子还容易鼻子出血。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症状,有的孩子几乎每项都有,有的孩子只有其中的几项,其实多数与饮食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类情况,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先暂停吃鱼、虾1~2周,改吃其他肉类,如猪肉、鸡肉、鸭肉、牛肉,并多吃蔬菜,如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胡萝卜、土豆等。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不是因饮食的改变汗量会明显减少。在夏季,爱出汗的孩子就要少吃鱼、虾,冬季时可以一周两次。饮食改变后孩子的内热变小,汗自然就减少,其他相关的各种症状也会慢慢减轻或缓解。

  2.对于内热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在每晚孩子临睡前、洗完脚后,搓孩子的脚心,上下来回轻轻地搓,两只小脚各50次,可以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上应注意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不能让孩子偏食,一定要多吃蔬菜,保证孩子大便的通畅,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身体虚弱、贫血、反复生病的孩子,也常会不停出汗,这类孩子就属于气虚出汗了,他们往往胃口不好、不愿多动、话也不多、性格比较内向。有的孩子是白白的虚胖,有的孩子是蜡黄的干瘦,家长可采用下列食疗方法帮助孩子调理脾胃,增加营养,补足气血。

  1.脾胃虚弱的孩子,不能吃冷饮,水果多数寒凉,平常尽量少吃,冬季尽量不吃。各种食物尽量做烂、做软或剁碎,以减轻孩子胃肠的负担,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只要吃的食物营养丰富、孩子能吸收,慢慢地孩子的体质就会增强,虚汗就会减少。

  2.对于黑瘦而胃口不好的孩子,家长可以去中药店买一两鸡内金,在粉碎机里打成粉状,取一小勺,加半勺红糖放入碗中,冲入少量开水,搅匀后,在饭前半小时给孩子吃,每天1~2次。

  3.泥鳅汤:取泥鳅3~4条,洗净后放入油锅内炸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泥鳅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而盗汗的小儿食用,孩子可以一周吃2~3次,有助于生长发育。

  4.家长可以给孩子做山药粥、山药汤或蒸山药吃,山药能健脾补虚,滋肾养胃,适宜虚汗多的孩子食用。

  5.吃专门给孩子制作的固元膏,每天1~2次,一次小半勺,也能止虚汗。

  以上5点同样适合患有佝偻病、结核病的孩子。

  摘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http://www.yywsb.com) 编辑: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