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心理/行为/语言
小时候被忽视埋下心病种子
作者:佚名
更多

  秋日的下午,润欣如约来到咨询中心。她看上去淡雅、平静,消瘦的脸庞上找不到一点粉饰的痕迹。此时虽已是进入了深秋,但是窗外阳光依然饱满,空气中没有一丝的凉意,而润欣却已经将自己严严实实地裹在了外套里,似乎很怕被微弱的轻风吹到。她缓缓地坐到了靠近窗户的座位上,开始了我们之间的交谈。

  打不起精神的青春年纪

  润欣师范毕业就被分配到了当地一所重点学校,年轻的她对教师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由于她的敬业与热情,润欣所带的班级总是能够名列年级的前茅。出色的工作成绩很快就得到了校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好评。但是好景不长,随后的一段时间,润欣总是感觉自己很疲惫,并且频繁地出现失眠的症状,身体也日渐消瘦。最初她以为是工作太累了,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尽量让自己轻松下来,然而但是这样做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润欣想要重新找回初入职场热情工作的那种感觉,但是越来越严重的疲惫感,让润欣感到很焦虑。时间久了,她开始回避与同事、家长们的接触,甚至连讲台也不愿意上了。面对教室里的孩子们,她实在不愿这样凑合着任教,她担心由于自己消极的精神状态而耽误了自己的学生,最终做出了放弃教师工作的选择。

  精神疲惫“事出有因”

  润欣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在家。大概是家中的很多负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润欣的印象里妈妈不是在忙碌着家务就是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窗前等着爸爸回家。而润欣好像从来都不会成为妈妈心目中的主角。很多时候,润欣很想找妈妈陪她一起玩,每当这个时候,妈妈都会说“润欣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妈妈现在很累,自己玩啊!”之后妈妈便一个人坐在窗前静静地发呆。而润欣知道在这个时候断是不能打扰妈妈的,她只有做个妈妈希望的乖女儿,尽量不去影响妈妈。可以说,润欣的童年是在寂静中度过的。

  临床诊断:父母的忽视成为她内心永远的痛

  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往往比整日遭到批评的孩子更容易埋下心病的种子。因为它会导致孩子与抚养人之间依恋关系的隔绝,使孩子从小就缺少安全感、体验到的是被拒绝的失败感。

  依恋关系的缺失让她过早丧失了爱的体验

  婴幼儿阶段的一个主要社会任务就是与抚养人之间建立健康紧密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的建立可以给人以安全感和被他人接纳的良好体验。而在润欣的童年记忆中,妈妈总是在忙碌与呆坐两种状态之间,缺少与润欣之间的互动。妈妈是孤单的,而润欣则感到的是在妈妈的孤单中衍生出来的孤独。这种孤独的代价是内心强烈的情感需求与情感表达上的淡漠,它通常是抑郁发生的起点。

  父母的夸奖成为过于沉重的负担

  常被夸奖的孩子往往自信、积极。但是有些夸奖却会造成孩子幼小心灵的负担,容易使孩子产生逃离的冲动。因为这种夸奖的背后,是家长为满足自我的需求而与孩子进行的条件交换。润欣小的时候最常被表扬的就是“懂事”、“乖”,但是她的父母却不知道,这正是导致润欣成年之后一遇表扬就产生沉重负担的根源。润欣之所以在事业高峰之时难以坚持下来,之所以喜欢用逃避的方式应对困境,多是幼时不恰当的表扬所带来的后遗症。

  育儿建议:关注孩子的隐性需求

  可以说每一位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和爱的关注点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家长因为不懂得如何去关爱自己的宝贝,而只会将爱停留在孩子吃喝拉撒的表面需求之上,而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隐性的心理需求。

  学会对孩子需求做出恰当的反应

  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孩子们的许多心理需求都是需要成人去观察获得的,因此亲子互动其实就是成人与孩子之间相互做出反应的过程。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正在于我们的反应是否恰当、是否到位。很多时候孩子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发出被关注的请求,但是家长或者因为忙碌、或者因为疲惫而忽视了孩子这种情感上的饥渴。因此,每天我们想一想今天单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和孩子在一起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是孩子在主动与我们互动,还是在服从我们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亲子互动的状态,提升亲子互动的质量。

  让夸奖少一些功利,多一份真诚

  学会用无条件的方式去夸奖自己的孩子。幼儿期的孩子尚处于需要依靠他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中,因此他们会很在意成人的称赞与批评。如果我们夸奖了他们,他们就会在日后去重复这些行为,但是一旦被称赞的行为与他们的内心需求相背离,他们的内心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冲突。因此,当我们去评价孩子的行为时,是以成人自己的需求在发表意见,还是遵循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去鼓励孩子?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夸奖才不会伤到孩子。  (本案例系真人真事,身份已隐去。)

  专家介绍:

  闻心,北京东明莲洲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学前教育学会会员。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专家,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咨询、亲子关系咨询。



(http://www.yywsb.com) 编辑: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