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幼儿期疾病
幼儿疾病之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更多

  “一阵阵剧烈的咳嗽,终于使我意识到,我的果果也是会生病的。看着她幼小的身体随着一阵阵咳嗽而抖动,我的心也一阵阵地抽搐,初为人父的我紧张得有些不知所措,妻子更是着急地抓起了电话……半小时后,我们带着果果赶到儿童医院时,我的父母已经等在那儿了,看得出来他们比我们更着急。妈妈和爱人看着果果,我和父亲挂号、划价、化验……这是我的果果第一次生病,从果果这次生病,我真切地体会到做父母的心情……”

  果果第一次生病的情形,爸爸至今记忆犹新。相信这也是每个父母都要经历的一幕。幼小的孩子在他们生长的过程中,总避免不了会得各种疾病,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

  随着春天的到来,各种疾病也开始横行,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疾病的影响呢?不妨听听家长的经验和教训。

  预 防

  教训

  孙佳正家长:佳正今年5周岁了,看起来挺结实,可感冒发烧却时有发生,尤其是换季的时候发病,几乎已成了一种规律,令家人和孩子都十分烦恼。总结教训有以下几点:第一,春秋换季,天气干燥,忽冷忽热,在穿衣上掌握不准确,饮水不够;第二,我们家晚饭比较晚,孩子食欲又特好,导致晚饭饮食过量,而活动量又少,有时吃过饭就直接睡觉,特爱上火;第三,初病时不够重视,总是用家中现有的药,等严重时再去就医,耽误了治疗。医生说这是最大的错误。

  汪凌峰家长:记得在宝宝1岁3个月的时候一个3毛钱的小肉包让我儿子上吐下泻了一周,又打点滴又吃药,花去2000多元不说,孩子一个多月才恢复过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全家每个人都记得再不让孩子吃“外面”的食品,包括我儿子也牢记买食品必须到商场超市。与此同时,孩子也养成了不在幼儿园门口、小区门口买零食的习惯。

  另外,我认为吃饭、穿衣都可能是孩子生病的根源,我见很多家长怕孩子冻着,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其实大可不必,也许遵循“妈妈宝宝穿一样多”的原则,就会减少孩子生病的概率。还有,许多家长都有孩子吃完饭后问“吃饱了吗,再吃点儿”的习惯。其实吃八分饱就好,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经验

  聂能静家长:

  1.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孩子自身免疫功能尚在发育和成熟阶段,抵抗能力弱。

  2.每天来去幼儿园的路上,我坚持让小孩走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3. 保证充足的睡眠,除早睡早起外,中午睡午觉。因为睡眠不良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降低。

  4. 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用手指挖鼻孔,因为这是病毒从手传染到呼吸系统的捷径。

  5. 床单、被单、枕套、衣服勤换洗,并晒太阳。

  6. 春天有时昼夜温差较大,切不可贸然减掉衣服。如若减衣服,宜上薄下厚,即先减上衣,后减下身。

  7. 在饮食上,少量多餐,少吃不易消化和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只琪琪老师:

  1. 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2. 大人感冒时,避免和幼儿直接面对面接触。

  3. 注意各种用具的消毒,室内可用食醋熏蒸、紫外线照射或开窗通风换气。桌椅可以用湿毛巾擦,防止尘土飞扬,以减少病原体传播。

  4. 平时加强“三浴”(日光浴、空气浴和水浴)锻炼,每天保证在户外活动2小时。

  5. 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洗脚。

  查苏昂家长:

  1.我们每天坚持给孩子做一些按摩,比如前胸、后背、脚,增强这些部位的发育,起到了强体的作用。

  2.督促孩子多喝水,每天早晨起来喝一大杯。

  李欣然家长:

  我们每天从幼儿园接回孩子,并不急于带她回家,而是在外面玩至少一个小时。每天早晨上幼儿园,只要时间充裕,就带她跑步。如果时间紧,骑车时就和她一起唱歌,这样就能把体内的污浊之气排出,不容易生病。让孩子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能增强免疫力。

  护 理

  教训

  朱和嘉家长:记得有一天孩子突然发高烧,吃了退烧药仍不见好转,小脸烧得红扑扑的,浑身无力,皮肤滚烫。抱着女儿我们心急如焚,连夜赶往医院就诊。医生说是感冒,让输液。输完液后,回到家中,女儿退了烧,精疲力竭地睡着了,我们的心也踏实了。可谁知好景不长,凌晨两三点钟时,女儿又发起了高烧。我们遵医嘱,先吃退烧药,后做物理降温,但效果都不好。终于熬到天亮,再次来到医院,找到一位有经验的老大夫,医生检查后却说不是感冒,是出疹子!经老大夫解释才明白,其实,这不能光埋怨误诊的大夫,我们父母也有责任,那就是孩子一生病,家长就着慌,迫不及待地跑医院就诊,致使孩子病症尚未出齐,医生误了诊,给孩子和大人都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奉劝所有的父母,当孩子生病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细细观察,既不要匆忙就诊,因爱误事,也不要延误病情,悔恨终生。

  李丹妮家长:一次丹妮拉肚子,我立刻带上孩子的大便样本去了石景山医院。医生诊断后,说是腹泻,回家吃了两次药后,不见好,当天晚上就又去了儿童医院。第二天仍不见效,我急坏了,又带孩子到了北大医院。就这样,我们两天去了三家医院,大人乏,孩子累,结果呢,三家医院的药差不多,最后还是回到了石景山医院看好的。从那以后,我长了经验:孩子生病,家长千万不要乱,不能因为没有立刻见效,就又去医院,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药物起作用有一定过程,所谓“药到病除”,有时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

  经验

  杜润宇家长:我们希望儿子健健康康地长大,小伤小病的不在乎,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小名——皮皮。结果就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皮皮现在都3岁半了,很少生病,身体可棒了。而且从不娇气,一些小的磕磕碰碰也不会大哭,都是毫不在乎地说“没事”,一会儿就自己去玩玩具了。

  一天晚上皮皮发烧38.5度,身上很热。孩子由于身体不舒服,也变得任性不听话,非要吃冰淇凌、玩电脑。他穿得很少,我想给他围条小棉被,可他死活不让,没办法,只好依他。可是等他吃完冰淇凌,半小时后烧就退了。等爸爸回来后,皮皮一切正常,第二天也很好。从那以后,我们就多了一些经验,有时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冰棍、冰淇凌来退烧。

  袁雨阳家长:每次孩子咳嗽时,我都会让她少吃一些过甜或过咸的食物,及时吃些中药。如果两三天后病情不见好转,就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孩子发烧,体温超过38度时,除了及时去医院,我还会用酒精反复擦拭她的手心、脚心、前胸和后背,然后让她多喝白开水。

  雷霄家长:孩子生病发烧后,饮食宜吃清淡的稀饭面条。如果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烧,可用生姜红糖水为其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因为葱白有发汗的效果。

  也可以用物理降温法:用温毛巾敷额头,再用一块温毛巾擦试四肢躯干,以达到降温的效果。晚上临睡前给宝宝用温水泡泡脚,直到孩子额头微微出汗。泡完脚后,多喝些温开水,尽早上床休息。

  乔溪伦家长:孩子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绪变化、大小便状况,做父母的应该了解得越详细越具体越好。比如发烧的时间、程度,有没有规律,大便的次数与量、性状等,要学会观察,分清主次。对孩子出现的身体不适,如发烧、咳嗽、腹泻等,做妈妈的千万要记住主要症状、性质及其发生的时间。在去医院前最好先测量一下体温。向医生陈述病情时准确、明了,有利于医生判断和治疗。

  张笑宇家长:孩子生病后,容易产生烦躁不安、哭闹等生理现象。家长切记不能着急,要哄他,亲近他,多点温柔。可以给孩子唱唱歌,讲讲故事,以转移孩子的病痛。除了治疗外,心情愉悦也是病情好转的重要因素。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言语对病儿的影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紧张。

  打针吃药

  杨博雄家长:我儿子现在吃药一点都不费劲,主要得益于我们的方法:

  1. 以药代“酒”和孩子一起干杯。

  2. 爸爸用“激将法”鼓励孩子勇敢地吃药并鼓掌表扬他。

  3. 爸爸妈妈生病时,让孩子给自己拿药、喂药,使孩子渐渐不害怕吃药。

  4. 让孩子先给他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吃药,然后再让玩具喂他吃。

  周洁颖家长:一开始圆圆打针吃药时,总会哭闹。后来,我们给她讲打针吃药是为看病,如果不打针、不吃药,病就会越来越重,既痛苦又难受,打完针,吃完药,病就会慢慢地好起来,人也感觉舒服了。一边说一边鼓励,如果不哭,我们就表扬她真乖。这个办法果然奏效,现在她生病去医院,打针吃药再也不哭闹了,有时还主动跟医生阿姨说:“阿姨,你看我不哭也不闹,是个乖小孩吧?”医生阿姨都会说:“嗯,真乖!”

  邓博文家长:记得邓博文小时候去打各种疫苗,从来没有哭过,很勇敢,很让我们引以为豪。有一次又带他去妇幼保健医院打针,这一次,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个比文文大一些的小男孩,小男孩非常害怕打针,不断哭闹,还对带他来的爷爷说:”给爷爷打吧,我怕疼。”博文本来不怕打针,但看到小哥哥哭闹,自己也有些害怕,眼睛里有一些泪花,但没有掉出来。到文文打针时,我就对他说:“文文最勇敢,不怕疼,给小哥哥示范一下。”果然,文文挺直了身子,来了精神,袖子撸起来顺利地打完了针。可见,周围的氛围及鼓励对孩子的作用是巨大的。

  生病是一种成长的经历

  生病对于孩子和家长无疑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但在这种痛苦中,细心的家长发现,这其实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好像每生一次病,孩子就会长大一点儿。

  钱肇珩家长: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做家长的最大心愿,而小孩子生病则是每位家长最揪心的事。记得珩珩2岁的时候,小小的人发烧了,脸红得像红

苹果似的,心急的我带他来到医院,检查后是嗓子有炎症。自从有了这次看病经历,他成了我们家的“小医生”,奶奶咳嗽了,他会模仿医生,拿来手电让奶奶张开嘴,像模像样地说:“张开嘴,让我看看有没有虫虫,我是医生,我来帮助你。”神态非常严肃。说完拿起小夹子,放到奶奶的嘴边。治疗完毕,抱着小盒子,戴着听诊器,又去给爷爷包扎伤口。上药、化验,一通忙活,并不时地安慰爷爷:“好好休息,多喝水,按时吃药,会很快好的。”很负责任。可以看出,小孩子在长大,在感知着周围的事物,关心、爱护、帮助别人的意识已在他幼小的心里闪光。

  李驰家长:孩子每次生病表现都很勇敢,打针吃药很少大哭大闹,只要耐心地和他讲道理,他总是很主动地把药吃完,再难吃的药他也不怕。但他最怕的是让医生看舌头,每次用木棒一压舌头,他总是大哭不止,非常不配合。总结原因,可能是事先没有给他讲明白为什么这么做,采取了强制措施,由此使他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以后我们做什么事之前总是和他讲明道理,久而久之他就能欣然接受。值得高兴的是每次孩子病好后,我会发现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突然懂了很多东西,说话也比病前有头脑,总能说一些让你想不到的“大人话”。我想这和家长在此期间反复地夸奖和耐心地讲道理有很大关系。因为每次吃药总是不停地夸奖他勇敢,每喝完一类药,总是竖起拇指夸他很棒,他因此高兴得手舞足蹈,常常自己主动拿起小药碗喝。所以我觉得孩子应该经常夸奖,应该鼓励他去做某些事,尤其是他不喜欢的事。绝不能强迫、打骂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

  专家分析

  在整理家长朋友的妙招时,我们发现,有一些是大家都认同的,像多喝水,少吃饭,多通风,勤洗手。但也有一些比较矛盾的观点,比如,有些家长认为春天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肉,而有些家长则认为春天气候干燥,孩子爱上火,不应该吃肉。另外,像该不该使用抗生素,该不该自己给孩子吃药,等等,家长也都是各执一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教了北京市宣武区妇幼保健院儿童科的何新春大夫,请她为我们的各个招术把把脉。

  可用板蓝根冲剂为儿童预防感冒吗?

  何大夫:当气候温差变化大时,可给儿童服用板蓝根冲剂,以预防感冒发生。幼儿口服剂量约为成人的1/3即可。

  春季天气干燥,儿童是否应少吃肉类食品呢?

  何大夫:肉类食品包括肉禽类和水产类两种。肉类食品的动物蛋白是接近人体的优质蛋白,消化吸收率高,它对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根据我国的膳食模式,儿童膳食模式中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至少应达到蛋白质总量的30%,婴幼儿甚至更高,接近50%。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儿童每日都应摄入足够的肉类食品。

  春季进食,应怎样选择?

  何大夫:春季为万物生发之时,此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选择性味偏于甘凉的食物,以清热润里,防止积热在内。此类食物如新鲜瓜果(鸭梨,荸荠、橘子、甘蔗等)、蔬菜(白菜、芹菜、菠菜、莴笋、嫩藕、绿豆芽、海带、

木耳、紫菜之类)和豆类及豆制品。另一方面,应注意少食油腻、煎炸、辛辣动火之物。可将肉类食品与上述甘凉、清淡的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配合起来食用。除此之外,还可常喝菠菜粥、荠菜粥、绿豆汤等,这些都可产生清热、和胃、生津的功效,对儿童身体具有保健作用。

  孩子生病后凭经验用药的做法对吗?

  何大夫:一般来说,孩子生病应及时就诊。不经医生指导,仅凭家长的一点点医药常识或经验擅自用药的做法不可取,甚至是危险的,尤其是在孩子病情严重时。在生活中,用药不当的现象屡有发生,这点应提醒家长注意。

  孩子生病后是绝对卧床休息还是要适当活动?

  何大夫:孩子生病后是绝对卧床休息还是适当运动,不能一概而论,而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如感冒发烧时,儿童的代谢比平时加强,能量消耗也大,抵抗力比平常降低,因此感冒后应多休息,尤其是应保证睡眠时间,提高休息质量。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何大夫:抗生素绝大部分只能治疗细菌

性感染,对大部分病毒性感染几乎没有作用,像一般的发烧、流鼻涕或咳嗽、喉咙痛,以病毒感染为多,若此时使用抗生素并无治疗之效。而且滥用抗生素,能增强细菌的抗药性,同时杀死体内益生菌。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经医生诊断后决定是否使用。对于一般的伤风感冒,用抗病毒药即可。如使用抗生素则首选口服,其次是肌注,最后是输液。严格按时用药,不要随意更改,不要自行加减药量,否则会导致毒副作用加重。用药期间需按医生的嘱咐做必要的检查,如化验血和尿,检查肾功能等。切记病毒性疾病或发热原因不明时,不要滥用抗生素。

  孩子感冒发烧时,真的不能捂起来吗?

  何大夫:当孩子感冒发烧时,衣服或被子可比平时少一点,只是当孩子觉得冷、手脚凉的时候,可以多穿一层。对于高烧的儿童除药物降温外,还可施行物理降温,前面那些家长介绍的物理降温的方法都很好。

  在儿童用药方面家长有哪些误区?

  何大夫:一是认为儿童感冒是小毛病,不去医院诊治。其实感冒可引起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甚至肾小球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疾病。

  二是认为服用多种感冒药,可使病情好得快。其实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部分相同的成分,服用多种感冒药可使相同的成分重复使用,导致药物中毒。

  三是低烧也服退烧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可导致白细胞下降,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关键字:疾病  预防  
(http://www.yywsb.com) 编辑: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