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家庭教养
心理面对面:“两面派”大变脸
作者:佚名
更多

  在家活泼外向,在外腼腆内向;走进幼儿园听话懂事,走出幼儿园倔强任性;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家长眼中的淘气包……这样的“两面派”孩子,让很多家长烦恼不已。

  解析“两面派”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的“两面派”多表现为在幼儿园里和在家里不一样;老师面前和家长面前不一样;父辈家长面前和祖辈家长面前不一样。在发展领域方面,孩子的“两面派”一般更多地出现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常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家里吃饭不喂不吃,吃一口还要跑三圈;在幼儿园里不但能自己吃,吃得还很快呢。”“幼儿园里主动帮老师整理玩具,可家里却把自己的玩具乱扔一地。”

  所谓“两面派”孩子,并非是成人世界中常说的那种表里不一,有目的有企图故意为之的人。孩子的“两面派”,其实是他适应不同环境的后果,也是他长期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行为。

  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社会角色的成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亦不同,孩子会根据成人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以满足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尽管行为方式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但是“两面派”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显然是有害的。“两面派”的行为可能是幼儿最初对权威的顺从、对自我情感的压抑,到后来寻找途径进行自我放松的过程的体现,这会严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那么,“两面派”孩子究竟是怎样养成的呢?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1. 孩子人际智能是强项

  “两面派”孩子其实很聪明,不仅社会认知能力强,能够看懂成人的脸色,了解成人的脾气和态度,体察家长和老师的心理活动;而且可以根据成人不同的情感、态度、要求和行为方式,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以此获得成人的表扬和奖赏。一般来说,人际智能是这类孩子的发展强项。

  2. 孩子尚处于他律阶段

  幼儿期的孩子还处于他律的阶段,自控能力远不如成人。如果外界环境对孩子的限制较多,孩子会在他律的约束下,表现出好孩子的一面。相反,如果外界环境对孩子较为纵容的话,孩子则会任由自己的喜好,做自己想做的事。

  3. 孩子自我意识在增强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的自尊感和荣誉感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孩子在幼儿园里会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因此,孩子为了在集体中获得认可,往往在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面前会表现得乖巧懂事、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到了幼儿园之外的地方,就会放松自己,表现得和幼儿园大不相同,有时甚至会变得任性、不讲理。

  “两面派”根源解读

  1. 主动性VS.被动性

  教师的教育如果难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幼儿就会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成人提出的社会规范就不会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因此,一旦离开了特定的教育情境,孩子就会忘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最后导致在老师面前和不在老师面前不一样的后果。

  2. 幼儿园VS.家庭

  幼儿园的老师在爱孩子的同时,依旧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对每一个幼儿都一视同仁。而家长往往较为疼爱自己的孩子,视孩子为“小太阳”。在家里,家长不能以幼儿园的纪律要求来约束孩子,造成孩子幼儿园与家庭中的表现大不一样的后果。



    关键字:两面派  性格  教育  
(http://www.yywsb.com) 编辑: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