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家庭教养
早期教育个案-skjandxlj(3)
作者:佚名
更多

  主题:关于规则

  版权所有:everest 原作 提交时间:03:23:32 12月10日

  看到张教授在楼下给skjandxlj的回帖,觉得有一段非常精彩:“自由不是你给他的,自由是孩子本性、自然的抒发。规则也不是你给他的,规则是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去很好的与他人、社会相互适应、互利、交往。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环境。让他在实践中掌握规则,规则才能真正成为孩子自身的道德、行为。我们永远不能给与他人“爱、自由、平等”。如果是你给的,那就不是爱、自由和平等!”

  说一个我在国外的体会。我到美国之后才知道,我们中国人在美国人眼中(起码是我接触到的美国人)的印象之一就是不守规则、不讲公德。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我自己感触很深。就说去超市购物,在美国人的超市里大家自觉排队,没有队的地方大家心里记着谁比谁先来。而在中国人开的超市里没有队的地方大家就一通乱挤。开车也是这样,中国人开车不礼让、超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我读博士时的学校,考试都是自己拿卷子回家做,如果规定不许看书看笔记大家就真的不看,规定了不许同学之间商量就真的不商量。听说曾抓到过两个做弊的学生,就是两个中国人。我先生刚去他那个系里的时候秘书对他盯得很紧,因为以前他们系的中国学生老是拿系里电话打私人电话、拿系里钱寄私人信件,等等等等。类似例子非常多。一开始我觉得很不理解,中国是这么一个讲究公德礼节讲究个人为集体让路的地方,中国人从小受到的管教那么多,中国人的生活中来自文化、习俗、体制各方面的规矩那么多,怎么会是这样的?后来我才想明白:中国人从小守规矩是因为老师、家长和社会要求他如此,而并不是他学到了守规矩的必要性。一旦没有别人逼他守规矩,他就不守规矩了。

  所以看到张教授的话,非常赞成。自由是一个人从本性出发就追求的东西,不是谁给的,(这对于大人孩子其实都是一样)。家长要帮助孩子的,是认识到生活在社会之中,追求自由的同时不能妨碍别人不能伤害自己,这样才能保证社会里所有人的自由。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及用法律界定的规则,出发点都应该是让个人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不能妨碍别人。如果我们只是给孩子定规则,而不是帮助孩子自己认识到为什么要守规则,孩子将来就又会象现在的一些大人那样,只要没人管就胡来,怕别人说的时候才守规则。定规则容易,让孩子自己理解为什么要有规则难。但是只有他真正理解了,只有让他在理解之后自己决定什么样的规则他愿意守,什么样的规则他不愿意守(为此他也许要付出代价),才是长远的事,他才真的能够能够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做一个自由的人。

  主题:skjandxlj 你好,看了你楼下的帖

  版权所有:everest 原作 提交时间:13:53:52 12月11日

  你说得对,瓜瓜和娃娃有很多相似之处,你我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同的地方,比较明显的我看到三点。

  第一:你说到:“我很少强迫他做什么事情,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

  他讲清楚道理,为什么这是必须的,为什么这是不可以的.只要他有道

  理,我就听他的.他没有道理的,我肯定是不会顺从.所以他虽然不是

  那种天性乖巧安静的孩子,但能讲得通道理,他也很少无理取闹。”

  这一段话让我停下来想了一会儿。我不知道在哪些方面你是绝不能

  通融的,坚持的原则是否过多。另外更主要的是这一段话读起来,

  让我感到你和瓜瓜之间好象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玩耍的时候,很尽

  情,什么都依他;另一种是不玩的时候,又显得只有规则、没有自

  然的感情,只有理性,显得挺公事公办的。不知我这样说是否有道

  理,如果是,那么张教授说你和瓜瓜在依恋上有问题就真没说错。

  因为瓜瓜不知道你在什么时候是哪一张脸,他必然就很紧张。自由

  也好、严格也好,确实是次要的,让孩子体会到不管妈妈严格还是

  随和,对他的爱是一贯的不变的,这更重要。妈妈很理性一般来说

  是好事,但是在对孩子上面,自然的感情流露比理性还重要。比如

  说,你拒绝了孩子之后有没有把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你理解他的委

  屈?让他感觉到这个拒绝他的妈妈跟刚才那个与他一起玩得发疯的

  妈妈是一样的?另外在家里有多少是绝对原则不能通融的呢?比如

  我们很少对娃娃说不可以,一般只要不太过份的要求都满足他,就

  算过份,也不是硬硬地拒绝,而是尽量商量有什么折衷或替代的办

  法。

  第二,瓜瓜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娃娃也是脸皮薄(最近也好象厚些

  了),经不得人说,但他没有这么紧张,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是在开玩

  笑。如果第一条说得有道理,那么我觉得这第二条也是同一个原因,

  就是瓜瓜不知道什么是大人最真实的态度,他对大人是否无条件地

  爱他还拿不准。

  第三,关于胆小。在这一点上娃娃也有和瓜瓜相似的地方。娃娃每

  到一个新环境都是静静观察很久之后才有动作,非常谨慎。但我印

  象里他从小到现在只说过两次”怕“字:一次是怕吵(我们在看节目

  ,我都嫌吵,就带他回家了),一次是怕蛇。我就给他说了蛇为什么

  要咬人:它在睡觉,我们把它吵醒了,它生气了要咬人;所以以后

  看到蛇要轻轻地离它远一点走,它就不生气了。我想一个是不要给

  孩子灌输什么东西“可怕”的概念(我从来没有跟娃娃说过‘害怕’

  这个词),另外就是孩子如果害怕什么的时候给孩子解释怎样做就用

  不着害怕。

  说了这些,不知可有道理。如果没有,你就多包涵吧。

  主题:张教授,关于儿子的依恋和独立性再请教

  版权所有:skjandxlj 原作 提交时间:11:50:29 12月11日

  张教授,您好。

  您的回贴看了之后,让我感觉自己离问题近了一步,但还没有真正看到问题的本源。用文字的东西去描述一个孩子,肯定会给人形成片面的印象。当看到您的第一个回复后,我知道自己的情况,肯定是属于疑难杂症,不过我是准备象看中医那样与您多讨论讨论,直到找到问题的症结。

  “看了你举的事例,孩子与你的依恋、情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能否请您具体剖析一下我第一贴和第二贴中的各事例,否则我都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有问题的,又该坚持哪些正确的。

  我认同您的判断。您说“孩子对你的态度、表情很敏感”。确实是,当我把这件事写出来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是存在问题。但我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everest也有一个贴是关于“帮助孩子理解规则”,我对EVEREST有个回应,因为他所描述的和我所做的并无二致,简直是出自我手。

  我知道,“我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充分的自由”这句话,很显然就说明我观念上存在根本的错误。但就具体操作层面上,以我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尚看不到错误观念和正确观念指导下的行为差异。既然看不到差异,那么我又究竟错在了哪里?又该如何纠正观念?

  瓜瓜很粘我,但当我出差时,他在家里根本就不会念叨我,吃睡玩都一样;如果我晚上有事情要出去,跟他讲明了事件和需要的时间,他会很安心地在家里等我。他吃东西时,吃着吃着就会想起来把东西送到我这里;昨天他抱着自己的 围棋说,“妈妈和BB是我的好朋友。我这朋友把自己的宝贝也送给你这个好朋友玩一玩。”

  要说我们之间的感情不能很好流露,好象也不是。如果这种流露指得是在人前亲吻自己的孩子、宝贝宝贝我爱你的呼来喊去,那可以说是“我们确实不能很好流露。”但我相信您指的不是这个,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比如去幼儿园接他,他从门口出来,我常是站在门后,看他四处找我。找到我后,他露出惊喜的笑。我们挥手相视而笑,打过招呼后就拉着手出大门,随他的意愿走动。在上幼儿园之前,每天我回家按门铃,他立刻躲到沙发的角落里,就象藏猫那样,等待着我发现他后的惊愕表情,然后大笑着在厅里转着圈跑,就象小狗看到主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高兴一样。

  坦率地说,我看过教育方面的书没几本,对他的一些规则和要求,只是出于我自己一直崇尚自然的本性,孩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我们成人多半已远离了自然。

  我觉得把瓜带大,我的主意其实是很多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是先去网上书上查先人的经验,但好象总是不适用于瓜的情况。于是最后解决问题,总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当然前人的理论经验也是功不可没。比如戒除安抚奶嘴、消除“口吃”、吃药、接受健康检查、坚持一些健康习惯等。我之所以说他并不是一个乖巧安静的孩子,但又比较好带。是因为他在我上述提到的这些事情上很是抗拒,而让他合作是费了我一番心思的。比如吃药,但凡可疑的东西,他都强烈抗拒;去

医院到了门口就号啕哭,不让医生碰;而在我的努力下,他连中药都能喝了,在查指血时,只是在查后哭一会。这里面有他长大的因素,但我的努力功不可没。

  我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事实上是一个相当随意的人。我朴素地认为,“如果孩子觉得你不爱他,他也不会看重你的态度和期望。”而且我曾试过后也知道,跟孩子不能硬来否则只会两败俱伤。所以和他斗智斗勇时,目的是我谨记在心的,至于手段,一种不行换一种,通常我都不会输于他。有时实在说不通,我也会给自己和他找个台阶。比如上次爬山,到了平地后,他一定要让我继续抱,讲来讲去讲不通,爸爸抱也不同意。我已讲了那么多道理,就这么抱也不合适呀。所以最后就商定,等他走到五米远的路灯下,我就抱他。于是他哭着走过去,然后我抱起来,皆大欢喜。

  关于睡觉,他睡前总是想起他那个天空被,拿在手里蹭来蹭去。他可能喜欢那个手感,或许是以它来代替妈妈的抚摩?直观判断好象是这样。但仔细分析,又不太象。他不敢跟我讲吗?他从来没怕过我,我也一直认为让孩子怕家长是不正常的关系。

  他在1岁半之前,一直是抱着睡的,睡着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到床上。那时也很担心,不知道这么抱下去哪年月是个尽头。可是令我惊喜的是,在1.5岁左右,有一天在我抱着他准备哄他睡觉时,他突然自己要求躺到床上睡。从此到了想睡的时候就自己躺床上了。

  现在,有时候他太困了但又自己睡不着的时候,他会主动让我抱他睡,或者有时我会主动征求他的意见,问需否抱抱?需要的时候他就自己爬起来了,不需要的话他也告诉我说不用。

  零食,是归他自己保管的。他吃四片,也是他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他有次吃完了四片,说自己还想吃。我说,“吃几片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说,“那我想吃许多片。”然后又说,“妈妈,吃几片是由我自己决定的,是吗”我说是。但他一直在重复问我,我猜想他问的肯定不是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我走过去,看到他手在零食袋里放着。又重复问我,得到肯定答复后,说“那我想吃许多片。”我说,“可以。这是你的东西,吃多少由你自己定。但是我想提醒你一下,你手里的东西是这一周的。如果你今天吃了许多,吃光了那么剩下的星期三星期四……就没东西可吃了。只能等到周六我们再去超市时再买。”这段问话他又问了很多次,我就回答了很多次。最后,他又多吃了两三片,就自己放下了。

  他每次吃之前先征求我的意见,我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他这个年龄,并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是吃饭前还是睡觉前。而我规定在某些确定的时间是不可以吃的。当然,我每次告诉他现在不可以吃时,也告诉他为何在这样的时间不可以吃。而不可以吃的时间,也只是吃饭时、吃饭前后20分种、刷牙后。

  他吃的时候,随时以唱歌的语调告诉我自己吃了几片了。这不是我的要求,我对他的汇报也只是答应一声而已。

  张仲华教授回复:skjandxlj:更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孩子的感受

  你好。因为不能看到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活动,我仅仅是从你写的帖子里分析,从你讲的字里行间去分析孩子的行为、你的心态。特别是无意识流露出来的心态、感受。我读你写的帖子,更多的从中感到你好像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体验孩子多一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孩子的心情少一些。在家庭里和在工作上,你肯定是一位很能干的人;也认为自己很具有理性,和周围的关系处的也可以。但是还缺一点什么?你得要认真去听听你的亲人-父母、姐妹、丈夫,自己的朋友和同事的意见和对你的评价。很可能是大家认为你不足的地方影响着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成长  家教  
(http://www.yywsb.com) 编辑: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