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育儿宝典
尊重不等于迁就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现在许多家长越来越注重尊重幼儿,认为这是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自尊的好方法。的确,尊重幼儿是培养幼儿独立人格、独立行使权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有些家长片面地理解“尊重”,认为尊重儿童仅仅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姑息迁就,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将会使孩子养成“任性”、“惟我独尊”的坏毛病。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听我的”、“只有我才是第一的”这种唯我说了算,优越十足的超人,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要知道“人”是独立的人,更是社会的人。独立的人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社会的人又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人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尊重他的选择,满足他的要求,帮助他慢慢体验独立,学会独立;又要使孩子懂得人还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成人之后才能够遵纪守法。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满足迁就,起码在最初阶段,你已经人为地造成了自己与孩子的不平等,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笔者曾见到过这样一幕:(事情的原因是老师在前一天要求小朋友每人带一支铅笔)第二天,60多岁的爷爷(据说还是个国家退休干部)带着5岁的孙女来到幼儿园,交给老师一只圆珠笔,说;“他说老师让拿支笔,她偏要拿这支”。老师用商量的语气说:“换一只吧,小孩子用铅笔好一些。”爷爷转向孙女问:“换一只行吗?”孙女摇摇头:“嗯!不!”爷爷转向老师:“她不让换。”……爷爷疼爱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疼爱实在不可取。“老师让拿支笔”这是老师交给孩子的“任务”,不但可以培养“任务意识”,也可以从中看出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并可以测查出孩子的记忆力。如果是孩子自己拿了圆珠笔时对老师说:“我拿这支笔行吗?”或许老师会表扬她。因为笔有许多种。孩子的思维正处于初始阶段,对这种求异思维的火花应予接纳和保护。而通过“换一只行吗?”和“嗯!不!”的对话动作,体现的是过分的满足和迁就,甚至是纵容。爷爷、老师、孩子原本是三个平等独立的人,这里孩子要求的是两位长者的屈从迁就,在家里她已经用“偏要拿”取胜,“嗯!不!”是在要求老师就范。而爷爷的“换一支行吗?”实质上是使“偏要”又一次得到了强化,这里的尊重从何谈起?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什么作用?要知道尊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实质上,尊重涉及的问题是一个交往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独立行使自己权利的权利。但并不是只有孩子才有这个权利,强调尊重儿童是告诉成人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忽视他们的独立人格,侵犯他们的权利,不要只把儿童当作小孩,凡是都得听大人的。同样,一味的姑息迁就孩子,把尊重儿童变成凡事都得听孩子的也不正确。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自主、自尊、独立是每个人共有的权利,即便今天我们都来“迁就”她,你能保证让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吗?

(http://www.yywsb.com) 编辑:范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