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往。
然而,在日常来往中,经常发现不少孩子看待老人不够尊敬。如顶撞老人,不屈服管教;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他做这做那。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来指导孩子尊敬老人呢?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导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孩子熟习浮浅,判定才干差,缺少独立性,心理运动带有暗示性和模拟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动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虚、彬彬有礼、关心照料、体贴进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示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还可应用豪杰榜样人物、现实生涯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
其次,在日常生涯中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腕,只有通过重复练习才干将良好的行动转化为习惯,长久坚持下来。在日常生涯中,成人必需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进手,增强培育。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来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练习,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第三,应用有关节日,启示引诱。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机遇,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动。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兴奋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
第四,及时纠正不良行动,防微杜渐。
孩子易激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动往往受情绪安排,轻易出错,经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措,如对老人发性情、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题目,成人必定要舍得管教,严厉批驳,耐心说服,使孩子熟习过错。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厉把关。将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建议老人多与孩子来往,增进相互情感。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来往甚少、情感不深的缘故。在来往中,经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
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睦;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间隔,不能因喜好迥异,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干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服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