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家长课堂
大人请不要随意拿孩子开涮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随意开涮”
  元旦前夜,陈女士和一群朋友聚首,十几个人中只有陈女士一个人带了三岁的儿子小可。由于遇上其中一个人的生日,席上放了一个大生日蛋糕。如同所有的孩子一样,小可一直关心着什么时候吃蛋糕。终于盼到了吃蛋糕的时候,在一大块蛋糕下肚后,小可忽然不兴奋了,吵着要走。本来,一位和小可很熟的叔叔开玩笑,把奶油涂到了小可的脸上,制作了一个“奶油小花脸”。大家都没留意,只顾说说笑笑,小可却认为大家因此而嘲笑他,自尊心严重受挫了。
  那位开玩笑的叔叔恍然大悟,连忙补救,先是禁止了一位试图阐明的阿姨,然后端过了蛋糕,喜笑颜开地让小可蘸着奶油也往自己脸上抹了两道,还高兴奋兴地展示自己的大花脸,问小可:“好看吗?哈哈,好玩吧!”大家都笑了,小可也笑了。陈女士也及时说:“叔叔在和你玩,没人嘲笑你,也没人嘲笑他。”一场小风波顺利度过,那位叔叔的及时补救避免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暗影。
  胡先生到了同事家里,看到三岁的男孩儿小博有很多玩具,于是就开玩笑:“你有这么多车,给我一辆吧?”小博一声不吭,站在妈妈身边警觉地看着爸爸。小博爸爸顺口说:“给叔叔一辆吧,别那么吝啬。”妈妈赶紧禁止:“这是小博的东西,小博可以不给。这不是吝啬。”
  成年人不要为了显示亲切随意“逗”孩子,由于这种“逗”,实际是拿孩子开涮,也是对孩子的不尊敬,即使这是我们多年来交际习惯的一部分。孩子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可以判定事物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一个小玩笑对成年人断定不算什么,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无所谓,可是对那些敏感性相比强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损害。试着回想一下,可以发现很多人的记忆里还深进地保留着一些童年的不高兴的事件,例如爸爸把自己捉到的一只知了劈手夺过,扔到了房顶;妈妈骂过自己一句带“去世”字的话;自己被男孩子欺负而老师坐视不管……这么多年居然还清晰记得这些小事,足以阐明自己是因此受到了损害的,而这种损害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际关系。那么,在不懂得孩子性情特点的时候,哪些玩笑尽量少开呢?比如,不要随意拿孩子的东西,不要向孩子索要东西来摸索孩子是否“慷慨”,尤其是孩子喜好的东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体特点,例如头相比大,发型相比特殊,缺了几颗牙齿等;不要用威逼来请求孩子亲近,“叫阿姨,叫啊,不然我就拿走你的小车”、“来,找叔叔来,不来,叔叔抓你了”,然后做出一脸凶恶状;不要故意戏弄,让孩子“出洋相”,再“看笑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
  教导孩子身教胜于言传,例如“不能随意要别人东西”,大家都会这样告诉孩子。可是成人“逗”孩子,要孩子的玩具车,而孩子不给还被爸爸批驳“吝啬”,孩子的思维就会凌乱了。或许他们会认为:成年人就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孩子的行动是学习来的,所以有孩子在场时,成年人必定要留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要会保护孩子。中国人讲求面子,即使心里认为朋友“逗”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也不好意思禁止,那就义的就是孩子的心灵。我们在这里要提醒父母,还是应该温柔禁止“逗”孩子的亲友,实在不好意思不妨岔开他们的留意力,或者找个理由将孩子抱开。例如小博的爸爸可以对同事说:“别逗他,他还不懂什么是开玩笑呢。”或者对小博说:“这些汽车都是小博的,可以送给叔叔,也可以不送给叔叔,你自己决定吧。”当孩子显现出不良情绪时,父母必需及时补救,不知情的情形下就要温柔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不兴奋,倾听孩子发性情,然后想法解决。只有让孩子的心灵尽量少受到损害,孩子的心理才干健康,对以后的成长才会有益处。

(http://www.yywsb.com) 编辑:范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