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婷婷,25床换药。”“小田,3床阿姨要去厕所,请帮一下忙。”“小乔,护士站来了一个新病人,请接待一下。”“惠品,60床有新出的医嘱,请过来执行。” 这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较为忙碌、嘈杂的上午,正值治疗高峰期,医务人员的交流声、护士间的传话声、医生和家属的谈话声充斥着整个病房。 病房内白天最适宜的分贝量为35~40分贝,但在忙碌、嘈杂的状态下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噪声不仅使人烦躁,还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降低病房内的噪声,在该病区护士长李云霞的带领下,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并尝试了多种方法,但均收效甚微。 正在无奈之际,李云霞偶然发现了后勤人员使用对讲机交流工作。于是,她尝试将对讲机这种通话工具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没想到初见成效。可是,新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对讲机的传递方式是扩音式的,所以单纯使用对讲机依然不能大幅降低病房内的噪声。于是,该科申请为每一位护士都配备了对讲机耳机,这样话语之间的相互传递只有戴耳机的人才能听到,病房内安静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之前,值班护士接收到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后,要么去病房找责任护士,要么就在护士站大声呼喊通知。而现在,通过使用对讲机,让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协作更加紧密,护理工作更加精准,同时也节省了一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给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创造了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