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通讯员 王松松
2月13日早晨,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0号急救站内,该急救站主任王家启正在主持日常的晨交班工作。派诊的铃声忽然响了起来,“西三环电厂路托斯卡纳小区,老年男性,脑血管病。”接到任务,一线急救小组医生张伟峰、护士卢振坤和司机张文杰迅速登车。120急救车在急促的警笛声中,奔向现场。 赶往现场途中,张伟峰立即与报诊人电话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后得知两条消息:好消息是,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尚好;坏消息是,因小区停电,电梯无法正常使用,而患者行动不便,且住在22楼,需要用担架抬下来。 5分钟后,120急救车抵达患者楼下,望着高楼,张伟峰他们的确心中有些犯怵。在不乘坐电梯的情况下,普通人空着双手上下22层楼都会非常吃力,何况出诊人员还要背着沉重的担架、药品箱等抢救设备。最重要的是要把患者平稳转运下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经过14分钟后,急救小组顺利到达患者家中。患者孙先生61岁,一天前出现头晕恶心伴呕吐现象,自行服用药物后病情缓解。一小时前,患者症状加重,家属拨打120电话求救。急救人员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患者生命体征不太平稳,神志逐渐淡漠,需要及时接回医院进一步诊治。 于是,急救人员立刻将患者平稳地固定在担架上,他们一前一后开始护送患者踏上漫长的“楼梯征途”。他们一边要小心翼翼地转运患者,一边又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短短的20分钟下楼时间,显得是那么的漫长…… 到达楼下120急救车旁时,急救人员早已汗流浃背。接着,患者被安全地接回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