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景祖为革命老区群众义诊
(上接第一版) “伯父在教授我医术的同时,还强调医德修养,并指出要博采众长,多学习古今不同医家的特色,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把他人的经验化为我用,持续提升医术,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缓解或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张景祖说,伯父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给张景祖树立了榜样,更加坚定了张景祖仁术济世的决心。 医之道 重视脾胃,力倡实用,成绩斐然 张景祖治学严谨,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并重,博而不失其精;不喜空谈,力倡实用,强调疗效为本;在治疗疾病方面,推崇仲景学说,重视脾胃论治,在治疗脾胃病、肾病、肺病等内科疑难杂症方面自成一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并取得了骄人业绩。 “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好比是医生的两个拳头,只有在两个拳头同时发力的时候,才能更加有效地打击病邪。”谈起自己的医学理念,张景祖认为,医者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遣药立方要实用。他精通《伤寒论》,主张在弘扬仲景学术思想的前提下,吸收各家所长进行继承发展。治疗内科疾病,他根据“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等学说,注重通调脾胃。治疗脾胃病,他提出“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肺病方面,张景祖注重驱邪与宣肃并用,重视脾肾与肺的关系,强调治痰必化瘀,治瘀必化痰,痰瘀同治和治未病思想的应用;治疗痹证,他提出外邪入侵人体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辨证论治时要将风、寒、湿、热、痰、瘀作为总纲指导用药;治疗男性不育、阳痿、前列腺疾病等男科疾病,要兼顾健脾、疏肝、补肾的治疗原则;治疗妇科疾病,用药要重视调和冲脉、任脉、督脉、带脉;治疗疑难杂症,主张“痰瘀同治”。 理论的继承创新为具体实践指明了方向。在上述学术思想指导下,张景祖运用自拟清肺平喘丸治疗慢阻肺和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运用五积散加减治疗风湿疾病获得良效;针对男性不育、阳痿、前列腺疾病研制的补肾生精丸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参加工作以来,他累计研制出健脑补肾丸、十全大补丸以及安神助眠膏、解酒护肝膏等10多种膏方和多种养生茶;编著了《张华甫临床经验与学术传承》《常见胃肠疾病诊疗与调养》,参编著作《实用肾病临床手册》《老年病中医治疗学》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科研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同时,张景祖还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新乡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是“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得河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新乡市首届十大名医提名奖、“长垣名师”等荣誉,成为当地享有盛誉的名老中医。 医之情 以诚待人,注重实效,妙手回春 在人生的选择岔路口,梦想和信念总会给人无尽的鼓舞和力量,催人为之奋斗。1985年大学毕业时,张景祖清晰地记得他仁术济世的初心,放弃了留在郑州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长垣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守护家乡人民的健康。自参加工作以来,在32年里,张景祖不仅做到了注重实效,医术精良,还以菩萨心肠诚心对待患者,让人感动。 “医乃仁术,我们在立志选择以医生为职业的那一刻起,就选择了以祛除疾病痛苦为己任的人生道路。医者父母心,我们要以诚心对待患者,用医术赢得患者信赖,让他们从内心有所依靠。”在张景祖看来,医者必须要有大情怀和高境界。同时,他认为,疗效是检验医术的唯一标准。医者要在遵循疾病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确保疗效,但不要刻意追求一时的疗效。 只要不外出学习或者因公出差,每周一到周日的上午,张景祖都会准时到长垣县蒲西医院的诊室内坐诊。在为患者看病时,他非常注重观察患者的心理感受,此时,他会用亲切的笑脸、鼓励的眼神或简单的问候语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而在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时,他了解情况后,会给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做完检查,及时治疗,尽可能减少费用。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他经常为其垫付诊疗费。 采访当天,记者遇到前来找张景祖看病的王女士。原来,王女士患有胃病多年,总是感觉胃胀,四处求医效果都不明显,经朋友介绍,慕名来找张景祖诊治,在服用一个多月的中药后,胃胀的症状竟然消失了,而且气色也比以前好了许多。“我这次本来是想请张主任再开些药巩固一下,没想到张主任说不用再吃药了,在饮食方面多注意,保持情绪的舒畅就行。”得知记者是来采访张景祖的,复查完身体,王女士就对记者说:“张主任是专家,还是院长,没有一点儿架子,对人很和蔼,特别有耐心。” 长垣县苗寨镇的李先生曾经因为胃疼找张景祖看病。他为患者检查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怀疑患者所患的是胃癌,建议去其他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李先生确实患了胃癌,患者遂做了相关手术。李先生出院后,由于化疗反应严重,身体极度虚弱,就又找张景祖开中药辅助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医之愿 传道授业解惑,弘扬岐黄之术 在悬壶济世的同时,张景祖还肩负起在基层传承中医,弘扬中医的重任。“中医大夫不仅要精通理论和临床,会总结经验,编撰学术著作,还要懂传承,会传承。”在张景祖看来,在当前基层中医师普遍缺乏的情况下,传承中医和弘扬中医显得尤为重要。 在带弟子的过程中,张景祖要求他们熟背中医经典条目和中药方剂,严格按照规范书写处方和病历,夯实为医的基本功;讲解病例时,则引经据典,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令他们茅塞顿开;在传授自己学术经验时,则毫无保留,和盘托出。 在弘扬中医工作中,张景祖充分利于自己担任长垣县蒲西医院院长的身份做了大量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每天早上,在医院的广场上,张景祖会带领全院医务人员操练太极拳,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医养生文化;承办10期长垣县基层中医药人员适宜技术培训班和长垣县首届中医药人员“读经典,背方剂”竞赛,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传承中医的积极性;举办冬病夏治和中医药膏方文化节,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学校、乡村、工厂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普及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在长垣县率先开设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张,集体质辨识、经络检测、按摩推拿、刮痧拔罐、砭石养生、艾灸理疗、针刀火灸等为一体的中医传统疗法中心,深受百姓的欢迎。 “我们还积极借助外力,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开封市中医院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邀请他们的专家来蒲西医院坐诊,进一步守护广大群众的健康,促进健康长垣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张景祖表示,多年来,他们内外联合,形成传承中医、弘扬中医的合力,有效推进了长垣县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1000多年前,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字字珠玑,写出了医者的高尚情怀和为医境界。时光荏苒,而今,张景祖传承大医精诚之精髓,熟谙经典,扎根基层,妙手施治,尽宏慈善,淬炼成仁医,增辉杏林,其志其行令人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