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红会送医”送到咱老百姓身边来 |
|
本报记者 文晓欢 通讯员 牛莉枝
12月7日中午,在新密市平陌镇龙泉村,7岁的军军(化名)放学后在乡间土路上一路小跑儿。军军的爷爷望着孙子的背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015年以前,军军连1米都走不到,每天都由爷爷背着。自从上级医院为军军做了手术后,军军的爷爷才觉得这个家有了奔头儿。 让军军受益的是“红会送医”活动,新密市是河南省“红会送医”计划的首批试点县(市),平陌镇中心卫生院是直接受益单位,与郑州市中心医院结为“分会送医计划”对子。军军爷爷提到的上级医院就是郑州市中心医院。 2015年,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369人才工程”,郑州市红十字会、郑州市卫生计生委启动实施了“红会送医”计划。截至目前,这项政策已在新密实施了3年。3年来,“红会送医”活动按照“送得出、接得住、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年扩大送医规模,改善了很多困难群众的就医境况。 红十字会搭桥,医疗质量有保障 围绕“红会送医”活动,郑州市红十字会、新密市红十字会可谓把奉献精神和桥梁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红会送医”专家等各类志愿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所产生的交通费、餐费等,均由省红十字会负责,乡镇卫生院不需要负担任何开支。 每次“红会送医”活动开始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都会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召开协调会。据新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刘玲玲介绍,第一步,根据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和当地老百姓的需求,同时结合志愿服务医疗机构的专长及特色医疗技术,确定重点帮扶项目和人才需求方向;第二步,确定专家团队人员组成、讲座主题、查房及义诊安排、活动线路设计和接待服务等各项工作;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条幅、宣传材料、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使群众了解上级医疗机构专家来到基层。 “每次‘红会送医’活动开始前一周,乡镇卫生院都会通知各村乡村医生。收到消息后,乡村医生第一时间告诉村里有需求的乡亲们,上级医院来专家了。”崔沟村乡村医生李振阳说,活动流程越来越完善,时间固定在每个月第四周的周四,有时不用他通知,乡亲们还会相互提醒。 在活动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每次都参与,非常注重搜集基层医务人员对上级医院专家“传、帮、带”的反馈意见;同时,组织群众的分流、导诊工作,并现场召开座谈会,研讨交流。 活动结束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会再次召集乡镇卫生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召开总结会,研讨本次“红会送医”活动的成效及不足,根据需求调整计划,制定下次活动方案,确保送医活动扎实稳步推进。 授人以渔,基层医生受益 连日来,平陌镇卫生院院长冯江涛一直在积极递交申请,期望“红会送医”活动2018年能在平陌镇卫生院持续开展。 “‘红会送医’活动开展3年来,坦率地说,使卫生院技术提升有了质的飞跃。”冯江涛坦言,若没有“红会送医”,技术水平至少要落后3年。 冯江涛所言不虚。以平陌镇卫生院开设康复理疗科为例,2015年年底,魏腾宇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学习9个月,专攻康复理疗技术。2016年7月,他学成归来后,平陌镇卫生院顺利开设康复理疗科。目前,康复理疗床增加到8张,日均接诊量15人次,月收入增加到2万余元,不仅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中医康复理疗的需求,也扩展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范围。同魏腾宇一样,3年来,共有12名医务人员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学习。 此外,乡镇卫生院还与郑州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心电图、CT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心电图、CT由省级医院专家诊断;建立远程会诊机制,实现了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面对面与上级医院专家交流、看病,大大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 两年来,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人数同比增长28%,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7.8%;3年来,“红会送医”活动在平陌镇卫生院共开展14次,知名专家坐诊236人次,诊断疾病种类达到68种,进行远程心电图、CT检查2400余人次,远程会诊180余人次。 患者认可,医疗“同质不同价” 再来讲述一下军军的就医故事。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随访那天,军军正趴在门口的石头上做作业,模样乖巧,字迹工整。但是如果没有“红会送医”组织的那次幼儿园体检,军军的今天真是不敢想象。 提起军军,奶奶的眼眶泛红了。她用那双粗糙的、有些裂口的手抚摸着军军的头,打开了话匣子:“孩子生下来嘴唇紫青,我们就知道孩子有病,可是家里没钱去医院看。等到孩子会走了,走不了1米远,就得蹲下来喘气。” 惊喜来得那么突然。2015年农历九月初三,正在做家务的她收到平陌镇卫生院的通知,上级医院的专家在幼儿园给孩子体检,查出军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当即承诺免费给军军做手术。第二天,按照相关要求,她去开了贫困证明和转诊手续,当天就和军军来到了郑州,住院治疗。 “住院一个多月,只交了500元的押金,出院时也给退了。”军军的爷爷说,“总共花了8.7万元,硬是没让我们掏一分钱。” 军军的爷爷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好政策,感谢好心医生和好心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不善表达的他一个劲儿地邀请前来随访的人往屋里坐。 同样心怀感激的还有崔沟村39岁的刘丽(化名)。她常说,自己仅花了100钱就、治好了病。 刘丽接受的是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手术由郑州市中心医院专家做,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一周,出院时只花了100多元。若按照正常的就医花费,在郑州市级医院,由主任医师级别的专家做这个手术要花费五六千元,但是,由于是上级专家来基层卫生院做的,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的确只需自付100多元。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自“红会送医”活动开展以来,医务人员共义诊2300余人次,现场实施乳腺纤维瘤切除术5例;深入山区偏远贫困疑难杂症患者家庭,走访孤寡老人、偏瘫老人等30户,到村卫生所会诊66人次,指导合理用药、送慰问品;为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免除了手术费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