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勋 侯林峰 刘 攀 文/图

下乡义诊

了解贫困户的实际问题

和贫困户谈心

提供优质服务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门诊楼

关爱留守儿童

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

消防演练

医院鸟瞰图

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薪火相传 “医”脉相承的初心
历史鲜活如昨。1948年9月1日,“复茂源药房”改名为济源县人民医院。成立伊始的济源县人民医院,药品和器械都十分紧缺,条件十分简陋和艰苦,然而这却是荣耀和使命的起点。
1949年9月,原济源县民兵医院并入济源县人民医院,医疗队伍得到补充;1950年7月,济源县人民医院改名为济源县卫生院,迁到关帝街北口关帝庙,并设置了中西医门诊部、住院部,正式从“诊所模式”步入“医院模式”。
1958年,医院搬迁新址,并盖房91间,面积1940平方米,设置病床130张,改名为济源县人民医院。
1985年,医院扩建至2.2万平方米,新建了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
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济源县人民医院改为济源市人民医院。
1997年,济源市实行省直管体制,医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1999年,济源市人民医院成立党委,下设5个支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步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2008年,河南省卫生厅(现为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将济源市人民医院规划为三级医院管理。
迈入新世纪后,济源市人民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迎来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6月,2.2万平方米的中心病房大楼拔地而起;2005年10月,3000多平方米的传染病病房竣工;2010年6月,3000多平方米的北海社区卫生服务楼竣工;2011年5月,3万多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使医疗业务用房面积由2004年的7000余平方米增加至6.5万余平方米,病床由原来的284张增加至850张。
现如今,济源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市的危急重症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忠诚守护着全市70余万父老乡亲的健康。 回望历史,70年来,一代代“济医人”前仆后继、薪火相传,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说,创造了济源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在这荣耀璀璨的历史中,在这大跨步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济医人”昂首阔步,以特有的思想、胆识、智慧,重新审视过往、现在与未来,牢记初心,砥砺前行,只为属于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党建引领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记心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健康中国伟大梦想的同时,济源市人民医院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党和人民对于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之下,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最新的理论成果,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言论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省委、市委基准看齐,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济源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武军说。 近年来,济源市人民医院在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学树促”和“以案促改”活动,不断完善全院党风廉政惩防体系建设,较好地履行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为推进医院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17年,济源市人民医院纪委成立,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监督执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济源市人民医院党委狠抓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研究确定中心组理论和全院党员学习制度和计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升全体党员的党性意识,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亮出形象正党风,医德建设争先锋”活动;创新性地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建立了4个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从支部、人员、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着手,将党员培训工作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全院281名党员在全院不同岗位上发挥着先锋示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该院党委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党组织,王济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刘晓芹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杨瑞霞、郑艳作为党代表出席了省党代会。 武军说:“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不断加强医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实现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动力。” 创新管理 用制度管理权利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对于医院管理,济源市人民医院院长方晶有着这样的理念。在严于律己、慎独慎微的同时,济源市人民医院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6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发言”制度,实行了领导班子每周例会制度,凡涉及人事、财务、设备购置、药品耗材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需要经集体研究决定后执行落实;对所有涉及医院发展和职工利益的“三重一大”等方面的事项,实行全面公示制度,主动接受职工和群众监督;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将审计关口前移,全过程参与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每季度形成审计报告;完善了总值班制度,要求总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必须在岗,遇突发事件必须现场靠前指挥。 济源市人民医院还积极实施质控管理提升工程,建立了三级医疗质控体系,注重全院会诊,加强对疑难危重患者的巡视工作,及时组织全院会诊。该院要求,住院3天没有明确诊断结果或者病情没有好转的需要组织全院会诊。据统计,仅2017年,该院就组织全院会诊415次。同时,该院还强化药事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鼓励科室降低药占比;深入开展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规范药品耗材采购管理,确保依法合规;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施护理三级质控;严格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开展职业暴露应急演练,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在积极强化科学管理的同时,济源市人民医院也在加快绩效改革步伐,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该院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医院的绩效改革经验,拟以科室二次绩效分配为重点,不断完善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并将实施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加快医院绩效改革步伐,释放改革红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济源市人民医院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全院各重点部位安装报警系统和583个高清摄像头,构建了平安医院视频监控体系;实施安全生产日巡查制度和安装了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安装了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加强院内交通秩序整治,解决就诊群众停车难等问题,实行人车分流,主出入口无堵塞现象,医疗急救车通道畅通。 筑巢引凤 用人才带来发展活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只要是医学类研究生或研究生以上学历,随时欢迎来医院工作……”这是近年来济源市人民医院打破以往定期招聘的常规,不拘一格引人才的一个承诺。据了解,这个承诺向社会公布以来,先后有几十名医学研究生前来咨询,如今已经有20余名研究生在该院上班。 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济源市人民医院也实施了多项措施,来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该院出台了专门的政策,在优秀人才晋升渠道上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年轻医生的学习和进修给予帮助。该院还专门建立了环境舒适、书籍齐全的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供所有医务人员学习。对于外出进修的医务人员,该院照发其进修期间的工资,解除其外出学习的后顾之忧。 济源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强科教研能力建设。仅2017年,该院向济源市科技局申报7个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一项。骨科“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并臭氧消融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和“椎体内注入明胶海绵碎屑盐水结合利多卡因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研究”等多项临床研究都通过了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了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该院成立了医院学术委员会,不断加大科研的投入和奖励力度。8月16日,济源市人民医院儿科重点专科建设科研项目研讨会暨济源市域内家族性遗传疾病儿童基因筛查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开创了临床、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新途径,促进了儿科重点专科的发展。而这些只是济源市人民医院鼓励科研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该院已申报14项科技攻关项目,科教研能力不断提升。 为了让优秀的医务人员能够学有所用,济源市人民医院这些年也引进了众多先进设备,来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该院先后引进了美国GE宝石动态500排CT、美国通用电气公司1.5T磁共振、飞利浦1200毫安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日本东芝800毫安血管造影系统、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德国西门子S2000乳腺彩超等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350余台(件)。这些先进设备的引进,一方面满足了临床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济源市的百姓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治疗。 经过不断努力,济源市人民医院的人才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目前,该院已拥有高级职称100人、研究生60余人,本科学历人员500名,市拔尖人才20余人,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专科强院 用技术给患者最好的帮助 前些天,54岁的牛女士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左边肢体无法活动的症状,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赶到现场,经过检查,确诊患者为急性脑梗死。随后,医务人员立即启动了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在多学科医务人员紧急会诊之后,确定对患者进行脑卒中介入取栓桥接治疗。经过严谨的术前评估、制定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50分钟后,医务人员成功地将患者的血栓取出。第二天,患者完全清醒,术后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这是济源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快速救治患者的一个典型事例。 “医院通过多学科协同发展和专科ICU(重症监护室)建设,不断提高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方晶说。济源市人民医院积极加快急救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等建设步伐。 “30多分钟,医生就给我做完手术了……”济源承留镇的赵老先生一家十分感谢济源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医务人员。前些天,赵老先生突发胸痛,在某基层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人员接到电话后,6分钟赶到现场,在现场和路上完成了心电图传送、双抗、抽血和家属沟通等环节。与此同时,医院的介入团队也已经准备好,在患者被送到医院后通过绿色通道立刻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通过创建胸痛中心,济源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D-to-B时间(患者进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时间)大大缩短,挽救了众多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 推动多学科救治中心建设,打造区域医疗救治中心。济源市人民医院着眼未来,定位高远,不断提升医院专科建设能力。2005年之前,济源市人民医院仅有临床科室11个;2005年以后,临床科室由原来的11个增加至29个,医技科室由原来的8个增加至16个,门诊科室由原来的16个增加至28个,科室设置日趋齐全,专科建设成效显著。 济源市人民医院还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远程会诊建设,先后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等结为协同战略发展伙伴。济源市人民医院骨科、儿科、超声科等众多科室也与国内、省内大医院的专科结成合作联盟,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学科的发展。 济源市人民医院还积极开展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让济源市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市甚至国家级医院的专家的诊疗。 该院同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始终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作为重点工作。自2005年至今,该院先后开展了介入诊疗、血液净化、重症监护、腔镜治疗、干细胞治疗、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种植牙治疗、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人工髋膝关节置换、颅内动脉瘤性的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外动脉血管支架植入、介入取栓桥接治疗、有创颅内压监测、经皮肾镜取石、内镜下治疗等新技术、新业务,拓展了医疗业务范围,减轻了患者外出就医的负担,方便了患者就医。同时,多项医疗技术填补了济源市空白,许多技术已达到省级医疗技术水平。 全科建设 让医疗接地气惠民生 8月23日,济源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组织了肥胖相关疾病专题基层适宜技术推广论坛,这是济源第一期全科基层论坛。济源市人民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呼吸内科、肾病内分泌科、超声科等学科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结合基层家庭医生所需,阐述了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以及慢性病管理及治疗新进展等。这让来参加论坛的基层医生收获很大。 济源市人民医院花了很大力气来组建全科医学科,不仅积极鼓励医生报名,还在薪酬制度上给予了照顾。济源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成立之初定位于医、教、研、管(健康全程管理),提供综合性、协调性的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涉及的病种及患者数量能满足全科教学要求;承担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牵头制订和落实培训对象具体培训计划、教学日常管理、保障培训质量等;积极开展全科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全科临床及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发展;结合全科教学,加强有关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等工作。 目前,济源市人民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同时也是济源市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承担着全市全科医生的培养任务。在河南省2016年第二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技能竞赛中,由济源市人民医院转岗学员组织的队伍获得团队一等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苑月月谈第十五期疑难病例及新进展研讨会上,该院全科医学科医师吴雪娇荣获第一名,并获评“最佳讲者”。 优质服务 从人性温暖处开始 “护士长啊,我的责任护士非常尽职,一晚上都不知道要来看我几次,你可不能因为我早上把床单弄乱了,就认为是护士没做好,你不能批评她……”这是一位患者对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袁玉红说的话。一天早上,袁玉红到病房查房时,发现一位患者的床单没有弄好,就随口指示责任护士要尽快为患者整理好,没想到患者“不依不饶”,追出病房解释,生怕袁玉红批评自己的责任护士。 “这样的事情我们碰到过很多次。我们的责任护士和患者关系处得非常好,有些患者甚至认为我们的护士比他们的子女还尽心,所以容不得我批评她们。”袁玉红哭笑不得地说。 这是济源市人民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一个缩影。济源市人民医院近年来积极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护理,落实责任包干,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护理患者实行小组负责制,构建专业组长-责任护士工作模式;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到患者分级、护士分层;落实治疗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护理;探索医护一体化的专科护理工作模式,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等原则组成医护工作小组,共同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夯实基础护理,实行基础护理三化一体,做到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基础护理服务个体化、基础护理工作人性化;医院倡导主动服务,提供人性化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关注服务对象的感受,通过具体的行为举止把尊敬之意、热情之意传递给患者,把优质的文明礼仪体现在患者身上,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开口之前。 在探索护理新模式的同时,济源市人民医院各个科室还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开展了一些特色护理服务,比如医院的肝胆外科就为患者缝制了放置引流袋的小包,免费提供给患者,方便了患者,也消除了患者外出的后顾之忧,广受患者好评;透析室为了鼓励患者重燃对生活的信心,特别在每一位患者生日的时候,准备生日蛋糕为其庆祝生日…… 便民惠民 从每个细节入手 走进济源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马上会有面带微笑的导医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在济源市人民医院的电梯前,会有专门的志愿者疏导等电梯者;如果您是孤寡老人,会有护士全程协助您看病;如果您是宝宝的妈妈,孩子需要哺乳时,济源市人民医院有设施完善的哺乳室供您使用…… 这是济源市人民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些细节体现。近年来,济源市人民医院采取多种措施,从各个细节来优化自身的服务。济源市人民医院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实行双休日、节假日门诊照常开放,方便患者就医;加强院内环境卫生管理,加大保洁巡查力度,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诊疗环境;在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和乳腺、肛肠等部分诊室增加必要的遮挡设施,保护患者隐私;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增加导医、导诊及志愿服务人员,对急危重症和老弱病残患者提供陪护送、陪检查、陪取药、减压疏导等服务;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不增加患者负担…… 同时,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就医,济源市人民医院还加大了信息化投入力度,用科技的力量来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群众就医。济源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手术麻醉、ICU管理、门诊银医一卡通等系统的运行,所有临床科室的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电子手术申请单系统和门诊挂号、门诊医生工作站、电子处方、电子时间签名认证等也全部实现运行。同时,该院开通微信预约查询及微信、支付宝支付等功能。该系统上线以来,先后有几万人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相关费用,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 社会公益 永远冲锋在前 济源市人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急关头都是冲锋在前: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阻击甲型H1N1流感,2010年防治手足口病…… 在为百姓服务上,济源市人民医院从来不落人后。医院常年组建帮扶义诊送医下乡小分队,经常下乡送医送药;120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日夜穿梭在大街小巷和乡村田野,担当全市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守护神;医务人员帮助孤寡老人,救助路边摔倒的患者,给留守儿童送温暖…… “人民医院为人民。不论是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公益事业,我们的医务人员都冲锋在前、勇担重责……”济源市人民医院院长方晶掷地有声地说道。 “济源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又来给大家检查身体了,就在村头……”对于王屋镇麻院村的村民来说,济源市人民医院的专家成了他们的贴心人,专家们不仅经常上门为大家检查身体,还为全村279名常住人口建立了全科医疗家庭健康档案。村里人有啥困难,济源市人民医院也都帮着积极解决。 济源市人民医院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该院设立健康扶贫服务处,安装了健康扶贫信息化系统,贫困患者来院就诊可享受“一对一”全程服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免缴住院押金,并由专人负责协助办理出入院手续;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控制自费比例,切实减轻贫困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充分发挥优质服务病房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落实对口支援和健康巡诊工作等,广受群众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济源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先后被评为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河南省“十大指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社会服务承诺先进单位”、河南省“人民满意医院”、河南省“平安医院”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口碑。 回眸,是为了智慧地选择,理性地思索;思索,是为了坚定地前行,更好地发展。纵观济源市人民医院70年发展历程,可谓披荆斩棘,踏石有痕,用汗水和惠民的真情为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70载不忘初心、砥砺而行的“济医人”必将用汗水和智慧,推动济源市人民医院走上三级甲等医院的行列,给老百姓交上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