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时间 一百多场讲座 当医生爱上科普和沟通……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杨冬冬
“科普可以帮助群众更好地预防疾病,沟通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疾病。做好科普和沟通,是新时代医生的必要技能……”6月5日,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三病区主办的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和控制专业委员会走基层活动在河南广播电台举办,该病区主任苏永在专题讲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资深慢性病专家苏永从自身经历总结出来的。 科普:慢性病医生的必备技能 每周四下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三病区,吸引大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甚至不少附近群众参加的“健康大讲糖”科普活动都会如期举行。 “我家就在附近,只要没事儿,我每周四下午都会来听苏主任他们讲科普。”6月5日,正在该病区住院治疗的胡老先生说,“现在不仅是我自己来听,我还动员我爱人和老伙计一起来听,大家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 为啥这么重视科普呢?苏永说,这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疾病,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无法根治,预防重于治疗。“对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如果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根本不会患病,即使患病也能控制得很好。”苏永说,“遗憾的是,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无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还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结果导致慢性病,甚至产生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苏永越来越重视科普,并要求科室医务人员把科普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并坚持下来。在实际工作中,苏永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利用“健康大讲糖”科普活动,从糖尿病的预防、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内容讲起,不断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利用走基层活动、每天在病区播放科普知识讲座和举办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等方式,培养基层医务人员的科普能力,让更多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少生病、晚生病甚至不生病。 “从2017年10月,我们建科开始,除了春节假期,我们的科普活动一期不少,每周四下午都会举行。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科室举办‘健康大讲糖’科普活动超过100期,受益的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超过5000人次,再加上我们举办的类似今天的科普活动,据推算,受益群众已经超过1万人次……”苏永说。 “只要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疾病,哪怕我们医院没有患者,我们也是高兴的。”苏永说,“未来,做好科普是我们医生的必备技能。我们要把健康科普活动持续做下去,并通过各类平台和渠道,影响更多的基层医生,进而影响更多的群众。” 沟通:良好的沟通胜过良药 来自驻马店的患者赵女士是第一次来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三病区看病。提及此次看病经历,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医务人员和自己聊天多了”。 “从入院开始,不管是护士还是管床医生,甚至是科主任,每个人都和我聊天,聊天的内容从治病到唠家常,再到平时的生活习惯,啥都有。”赵女士说,“特别是出院前,苏主任还专门把我叫到医患沟通办公室,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以后的生活习惯,郑重地告诉我并让我自己复述一遍,让我印象深刻。之前,我去医院看病,我们想问医生或者护士一些问题都不太容易,更别提他们主动跟我们聊天了。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医生是怎么给我们治病的。至于出院后应该怎么办,医生只会简略说一下,我们可能根本就记不住。” 为啥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三病区的医务人员不一样?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解决看病难,做好医患沟通很重要。“其实,看病难不仅仅是患者找医生看病难,还包括医生给患者看病也难,其原因是医患信任缺乏。如果医患双方互不信任,怎能看好病呢?”苏永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好医患沟通是关键。 在苏永的带领下,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三病区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从患者入院到出院,良好的医患沟通贯穿始终,有什么问题,医生和护士与患者及时沟通;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对于医患沟通的重点,双方在医患沟通办公室深入地进行沟通,确保双方真正理解彼此的想法;在入院和出院等关键节点,苏勇会直接和患者沟通,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确保彼此沟通顺畅。 “我们创新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就是为了增加仪式感,让患者对彼此沟通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增加沟通效率。良好的医患沟通也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的依从性,特别是出院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苏永说,“可以说,良好的医患沟通对医患双方都有利,我们会努力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