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交叉综合征的训练方法
经方治疗外感发热
单方验方
哪些中药可以治疗胃炎
预防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应该这样做
1
11 1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经方治疗外感发热
 

□毛德西

   张某,男,26岁,农民,于1976年夏季到笔者处就诊。患者收麦后,用凉水洗身,当风纳凉,至夜半身寒肢冷,随之发热,并有寒战,面赤身热,心烦不宁,唇舌干燥,口渴而饮,脉浮数有力。测体温39.6摄氏度,扪之通身干热无汗。
    辨证:外寒郁闭,暑热内蕴,为表寒里热实证。
    治疗:应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少加生津清肺之品治之。
    处方: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炒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芦根30克。
    当时,患者急取1剂,水煎2次,每次约500毫升,4小时内将两次药液服用完。患者服后汗出;翌日晨,体温降至38.2摄氏度,精神稍安,但时时索饮。
    二诊:在上方基础上减麻黄、桂枝均为5克,加麦门冬30克。患者服用1剂后,体温降至36.8摄氏度,诸症若失。笔者嘱咐其多食稀粥以滋润营卫,恢复体力。

按语:   大青龙汤证多见于形体壮实之人,病在太阳经,所以寒热明显,但由于表寒郁闭较重,使里热难以外透,故呈现“体若燔炭”、无汗烦渴等。此乃表寒里热证,但也反映正邪交争之势正炽;若是体虚之躯,寒邪可能直入三阴,而出现急性呕吐泄泻之患。仲景为使后人明确此方奥义,特指出:“不汗出而烦躁者”,其中“不汗出”尤为重要,故治疗当以汗法为宜。《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体若炭,汗出而散。”应用大青龙汤乃为对证之举。由于汗多伤阳,故仲景于方后告诫医者:“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汗,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该患者有暑热伤阴之证,故先后加入芦根、麦门冬,以滋填肺胃之阴,不会因汗出而致气阴两伤。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