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奋战17天,他病倒了 本报记者 刘 旸
连续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17天后,濮阳市南乐县千口镇张庄村村委委员、村医张永刚累倒了。在岗位上突发脑梗死的他,成为村民们的牵挂。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根据濮阳市相关部门统一安排,所有村干部要深入一线抗击疫情。张永刚不仅是村委委员,还是村医,他在接到通知后,立刻到疫情防控一线,吃、住、睡在村里,没有回过一趟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封堵路口、排查村内的返乡人员,入户隔离督导、24小时值班、严把出入口……坚守在防控一线,张永刚将沉甸甸的防控工作任务扛在自己肩上。 每天7时,张永刚准时来到值班路口,认真为每一个行人测量体温、询问情况。如果不值班,他就背起喷雾器,对全村进行消毒。接下来,他又会拿着小喇叭,在村里走街串巷宣传新冠肺炎防范知识。 作为村医,张永刚比其他人更加忙碌。“体温正常,但要戴好口罩,不外出,做好自我隔离工作;如果不舒服请及时和我联系!”连日来,他持续上门为返乡的村民测量体温,强调注意事项,消除病毒传播隐患。 这样的坚守,致使张永刚每天的睡眠不足5小时。连续奋战了17天后,2月12日早上,他再次走上值班岗位时,同事突然发现他有一些嘴歪,手也失去知觉。 在同事的坚持下,张永刚被送到南乐县中心医院就诊。经过检查,他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目前,患病后的张永刚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他冲锋在前、默默奉献,让更多的人担心他、牵挂他。 其实,张永刚是河南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一个代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时,坚守在基层的河南村医们,发挥了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作用,与当地村委会、民警、村民协作,共同承担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的责任。 他们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辖区内从疫区回来的人员、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高风险人员、密切接触人员、外地探亲人员等进行“地毯式”排查。如果出现电话无法沟通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村医是第一时间提供上门服务的人。 “有他在,俺们放心。希望他早点回来,早日恢复健康。”这些天,看不见张永刚的张庄村村民们,时常这样念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