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专家远程连线 与援外医疗队分享疫情防控经验
本报讯 (记者史 尧 通讯员苏桂显)“一定要让非洲的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医患交叉感染。”“我们的队员如果出现咳嗽、乏力等感冒症状,要马上隔离14天,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4月15日下午,一场特殊的远程经验培训交流会从郑州远程连线到了埃塞俄比亚和赞比亚。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省疾控中心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为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1批医疗队和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进行了防范新冠肺炎专题授课。 在培训会上,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黄学勇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梁红霞、感染管理科主治医师冯亚静,介绍了新冠肺炎防控和临床救治工作经验,并针对中国医疗队面临的防控院内交叉感染、防护物资紧缺下的个人防护等问题给出了专业性建议。中国医疗队队员表示,这种培训形式和效果非常好,能够及时学习到国内防控经验和救治方案,让受援国和当地华人华侨尽早受益。 目前,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分别有82例、45例和35例确诊病例,并已出现死亡病例,给当地人民和当地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也给3支中国援外医疗队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合作交流处牵头,联合有关单位成立了河南省支持援外医疗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省级指导专家组,组建了“援埃塞21队疫情防控工作群”“援赞21队疫情防控工作群”和“援厄特13队疫情防控工作群”,组织省市级防控、临床救治、流调、实验室、传统医学等领域的专家,结合各医疗队需求,及时为医疗队开展培训或咨询工作,解决队员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3支中国援外医疗队及时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小组,制定工作预案,主动与受援国卫生部门对接,及时把我国新冠肺炎防治经验向非洲人民和受援国华人传授,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培训,受到了各方肯定和赞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南日报》等媒体及受援国主要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 由于厄立特里亚网络速度的原因,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3批医疗队无法通过网络参加此次培训。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将通过微信等形式,与队员们加强交流与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