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5·12”护士节特别策划
PDF版查看  第三版:“5·12”护士节特别策划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针刺四缝穴临床经验浅谈
正确对待“开学综合征”
每周一练(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9)
去年,我省有4例麻风病发生
1
11 1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去年,我省有4例麻风病发生
 

去年,我省有4例麻风病发生
专家提醒:麻风病防治重在早期发现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刘占峰  梁 妍

   2017年3月底,50岁的老七(化名)胳膊上、腿上出现一些红色斑块,他以为这是春季皮肤过敏,并未在意。接着,老七胸腹部也开始出现红色斑块,经过2个月的皮肤过敏治疗,红斑没有明显消退,而且胸腹部及四肢皮肤持续出现环状红斑,不痛不痒。他辗转几家医院的皮肤科、中医科,却只能换来暂时的缓解。后来,老七的手指、脚趾出现了麻木及活动不灵活等症状,拿筷子都受到了影响,这让他意识到所患病的严重性。
    2019年5月,老七在固始黄山医院(省麻风病定点医院)被确诊为麻风病。有针对性地服药治疗6个多月后,他病情好转且稳定。“现在,我没事了,但我老婆孩子的检测结果还没出来……”老七说,“毕竟这个是传染病,我得为家人着想。”
态 势
    高度散发,反复就诊晚期发现因素凸显。
    “自全面实施联合化疗以来,河南新发麻风病率持续下降,保持了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得到巩固。”据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赵东阳介绍,麻风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麻风病防控工作,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麻风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虽然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是如何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依然是摆在疾控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包括老七在内,全省共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4例,3例多菌型,1例少菌型;二级畸残患者2例,老七就是其中之一;至2019年底,全省有10年监测期内的患者36例,5年监测期内的患者13例,总计49例。这些患者大多从首次就诊到确诊,普遍曾到多家医疗机构就诊。诊断过程迁延这一因素凸显。
    “发现晚、发现难是当前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最大瓶颈问题。毫无疑问,这增加了麻风病这一古老的传染病的防治难度。”谈起麻风病的彻底消除,赵东阳坦言,像老七这样,一些患者之所以会经历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奔波就诊才能得以确诊,主要是因为麻风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与不少常见皮肤病极为相似,且早期麻风病皮损不痒不痛、没有明显典型症状,不易被发现。
    此外,现在不少基层医生从没见过麻风病,在诊断时很少会考虑麻风病。
提 醒
    提高认识,遇到久治不愈的皮肤病要警惕。
    “当患者出现皮肤麻木等症状,或不痛不痒久治不愈、反复出现的皮肤病,就应当怀疑麻风病的可能。”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国龙提醒,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
    麻风病潜伏期可长达几年,一般2~5年,有的甚至更长;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皮肤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麻风病患者能不能得到早期及时治疗,需要接诊医生有较高的麻风病判断能力。
    麻风病临床早期症状主要有皮肤麻木,出现浅色斑、红斑、丘疹、斑块、结节或弥漫浸润等皮损,不痛不痒,有虫爬感,手脚起泡,酒醉面容,眉毛脱落等。麻风病发展到一定时期,会出现嘴歪眼斜,眼睛闭不上,无疼痛,足底溃疡,长期不愈等。“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上述症状,请尽快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咨询、诊断。”张国龙提醒。
防 治
    麻风病若能早期发现,可预防可治愈。
    只要麻风病患者在早期得到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现在服药24小时后,大部分麻风菌就失去活性;服药3天后,麻风杆菌就失去传染性了。”张国龙说,主要是见得少,部分医生和患者脑子里没有这根弦,对麻风病缺少认识。
    由于麻风杆菌至今无法人工培养,现在还没有预防麻风病的疫苗,因此只能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加强医疗救助以及基层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提高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新发现麻风病的能力;管理传染源,减少向周围人群的传播,减少因麻风病导致的残疾,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等。
    数据显示,2019年,遵循“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着眼全局”的工作思路和“一体双轮一驱两翼”发展策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断健全防治体系,加大防控力度,普及防治知识,分别在郑州和息县等地开展了5期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防治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基层医生近千人。
    事实上,麻风杆菌传染力弱、传播率低,约有95%的人对麻风杆菌有特殊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外界环境因素对麻风杆菌活力有明显的影响,麻风杆菌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即完全失去活力,在60摄氏度环境下10~30分钟即完全失去活力,在夏季日光下直射2~3小时就可完全丧失活性。一般感染者在家中注意开窗通风换气即可。
    张国龙呼吁,广大医务人员要了解麻风病的症状,特别是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掌握诊断要点,最大限度及早发现与治疗麻风病患者,杜绝畸残的发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