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公示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两则
白芥子涂法治疗习惯性感冒
暴饮暴食易伤脾胃
辨证治疗胸痹证
孩子错误的走路姿势,家长要留意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
1
11 1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两则
 


□刘茂林

麻杏葶贝龙石汤
治疗哮喘
    李某,女,46岁。
    初诊:患者哮喘急性发作4小时余,哮喘病史30余年,用药后有所缓解。
    现症:患者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呼吸极度困难,心情烦躁,表情痛苦,咯吐少量黄痰,口渴饮冷,头身疼痛,食盐则犯病。查舌质暗红,苔白黄腻,脉浮滑数。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两肺下部感染,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和部分湿啰音,白细胞数14.25×109/升,中性粒细胞数5.8×109/升,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为85.58%,体温38.4摄氏度,拟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引发哮喘。
    诊断:哮喘(发作期),热痰壅肺型。
    治则:清热化痰,理气平喘。
    方药:麻杏葶贝龙石汤加减。葶苈子15克,浙贝母10克,炙麻黄8克,炒杏仁15克,地龙15克,炙甘草6克,条黄芩10克,生石膏(包煎)30克,苇根30克,蝉蜕10克,薄荷8克,鱼腥草30克。共3剂。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1.5小时各服用1次。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阿奇霉素0.5克,地塞米松10毫克,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3天。
    二诊:患者经中药治疗和静脉滴注治疗后哮喘停止,体温37摄氏度,面色红润,呼吸平稳,精神好转,心情较好,稍能进食,脉较缓和,舌苔无显著变化。守上方继续治疗,地塞米松减至5毫克。
    三诊:患者呼吸平稳,心情平静,咯吐明显减少,头身疼痛已止,饮食有所好转,体温正常,听诊哮鸣音明显减轻,部分湿啰音消失。中药前方去蝉蜕、薄荷,加藕节15克,厚朴10克。共3剂。停用西药。
    四诊:患者服药后呼吸较前好转,喉中时有哮鸣声,生活可自理。脉较无力,舌体胖,舌质暗红,苔薄白。
    方药: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姜厚朴10克,炙麻黄8克,细辛5克,川贝母10克,葶苈子15克,前胡10克,桔梗15克,地龙15克,炒苏子12克,炒莱菔子20克,炙甘草6克。共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1.5小时各服用1次。醋酸泼尼松片10毫克,每天早饭后1小时服用1次,连续服用7天。
    五诊:患者状态良好,饮食增加,活动量日渐增大。
    1年后,患者打电话告知,自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服中药3个月,隔天早饭后服醋酸泼尼松10毫克半年。现偶尔哮喘,用哮喘灵喷剂后缓解,食欲增加。
    按语:该患者来诊时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张口抬肩,呼吸极度困难,呈典型哮喘发作期表现。咯吐少量黄痰,不易咯出,里热之象明显;舌质暗红,苔白黄腻,脉浮滑数,皆为痰热壅肺之故,痰祛则热无所依,其病易愈,以祛痰为主。应用麻杏葶贝龙石汤清热化痰,理气平喘。因患者哮喘病久,多气滞血瘀,重用地龙能活血通络,清热止痉,畅通呼吸道,故有良好的平喘作用。西医诊断为细菌感染引发哮喘急性发作,用抗生素加激素配合中药治疗效果良好。
六姜麻杏辛贝蚣子汤
治疗哮喘
    张某,男,57岁。
    初诊:患者哮喘反复发作半个月余,患哮喘病10余年,近5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每遇寒冷、劳累即加重,夏季较轻,冬季较重。
    现症:咳嗽,咯白稀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动则加重,经常喉咙痰鸣如水鸡声,恶寒、四肢厥冷,周身酸困疼痛,哮喘呈阵发性发作。脉沉细缓,舌体较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舌苔白多津。
    诊断: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寒痰阻肺型。
    治则:温补脾肺,化痰平喘。
    方药:六姜麻杏辛贝蚣子汤加减。红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姜半夏8克,干姜10克,炙麻黄8克,细辛5克,炒杏仁15克,川贝母10克,蜈蚣粉(冲)3克,炒白芥子10克,炙甘草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姜大枣引。共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1.5小时各服用1次。
    二诊:患者服药后,恶寒怕冷明显减轻,身困疼痛已除,但仍需喷剂治疗才能缓解。
    处方:红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姜半夏8克,炒枳壳10克,干姜10克,炙麻黄8克,细辛5克,炒杏仁15克,川贝母10克,蜈蚣粉(冲)3克,炒白芥子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大枣引。共7剂。煎服方法同前。配合西药用醋酸泼尼松片,每天早饭后1小时服用10毫克,并嘱咐其禁食生冷和鱼虾类食物,适当锻炼。
    三诊:患者服药后哮喘未发作,胸闷气短明显好转,上楼或者活动时,喉中有哮鸣音,白色泡沫痰较多。守上方继续服用15剂。
    四诊:患者病情较前好转,哮鸣音明显减少,白色稀痰仍较多。
    方药:红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姜半夏8克,姜厚朴15克,炒苏子12克,干姜10克,炙麻黄8克,细辛5克,炒杏仁15克,川贝母10克,蜈蚣粉(冲)3克,炒白芥子10克,炙甘草10克。共30剂。药引及煎服方法同前。
    五诊:患者有时口干,白黏痰较多。
    处方:红参10克,炒白术20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姜半夏8克,姜厚朴15克,炒苏子12克,炒莱菔子10克,炙麻黄8克,细辛5克,炒杏仁15克,川贝母10克,蜈蚣粉(冲)3克,炒白芥子10克,炙甘草10克。共30剂。药引及煎服方法同前。
    六诊:患者自觉如常人,基本治愈。将上方6剂,共研为细末,以等量蜂蜜泛丸,每丸9克,早、中、晚饭后1.5小时各服用1丸,连续服用2个月。醋酸泼尼松片隔日服用10克。
    按语:六姜麻杏辛贝蚣子汤,是笔者独创治疗脾肺气虚、寒痰阻肺型哮喘的代表方。该方组成有六君子汤的成分,加干姜、炙麻黄、炒杏仁、细辛、川贝母、蜈蚣粉、炒白芥子等药物组成,其功效为温补脾肺、化痰平喘,对脾肺气虚、寒痰阻肺型哮喘,疗效显著。
    炒白芥子和蜈蚣二物在方中的功效,应予以特别关注。笔者认为白芥子能搜剔内外寒痰留饮,畅通呼吸道,对解除该类型哮喘有痰祛喘自安之功效。如朱丹溪所说:“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能达。”《本草经疏》记载:“白芥子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膈膜寒痰,因其功善豁涤停痰伏饮,善去皮里膜外之痰涎。”蜈蚣辛温,性善走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该患者哮喘,久病入络,肺络痹阻之证,本品确有立竿见影之效。
    对既往用过大量激素的哮喘患者,无论何型,单用中药无效者,可每天配合应用醋酸泼尼松片10毫克,既无全身毒副作用,又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优越性。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