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疾控中心携手郑州公交二公司 推出“艾心号”公交宣传车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刘占峰 梁 研 文/图
“加入防艾志愿者队伍,是助人也是助己,多一个人了解防艾知识,就能进一步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今后,我们在远离艾滋病病毒的同时,会主动向身边人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带领更多的人共同远离艾滋病病毒。”11月29日上午,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举办的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现场,一些学生陆续来到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郑州公交二公司携手推出的“艾心号”公交宣传车前,通过扫码加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百千万艾滋病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如图)”。 自当天起,31辆9路公交车投入艾滋病宣传月活动 “艾滋病防治重在预防,警示性宣传教育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在艾滋病预防工作中,高校大学生是艾滋病防治宣传的重点人群,学校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提升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郭万申说,近几年的艾滋病防控主题宣传日都在各大高校开展,主要是呼吁青年学生提升防治艾滋病意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借助高校人才优势,向社会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的同时,我们要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郭万申说,“新冠肺炎、艾滋病都是重大传染性疾病,普及科普预防知识,是抵御重大传染病及重点传染病的“社会疫苗”。郭万申期待更多青年学生加入艾滋病预防志愿服务队,通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宣传活动,扩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和减少艾滋病病毒的危害。 据了解,在今年12月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月期间,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郑州公交二公司将联合推出31辆9路“艾心号”公交宣传车,作为流动的艾滋病知识宣传载体,通过在车内张贴艾滋病防治宣传画,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册等方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0年1月~10月,河南省新报告了413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同比往年减少17.5%。目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呈多样化,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快速扩散的风险加大。 “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增多,艾滋病已经从致命性流行病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但目前,艾滋病依然没有治愈药物,也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因此,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普及宣传防治艾滋病知识,是做好艾滋病预防的主要手段。”郭万申说,针对目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高危性行为,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面对这种情况,有一项紧急预防措施公众应知晓,那就是采取艾滋病暴露后预防,及时服用抗艾阻断药。”郭万申说。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为高危性行为人群提供了紧急阻断的机会,可以说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有关研究表明,艾滋病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尽早服用阻断药物,可以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国龙介绍,今年河南省已在10个试点地区建立了艾滋病暴露后预防咨询门诊,开展艾滋病暴露后预防咨询、转介、阻断、随访、健康教育等一体化工作,明年试点地区将覆盖全省。 此外,对于艾滋病的“早防早治”,群众也可自行购买快速检测试剂进行尿液检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进行确诊及治疗。在张国龙看来,没有高危人群,只有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高危性行为,改变自身行为是最好的防护措施。而事后预防是实在没办法的最后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