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侯金斤)12月5日~7日,河南省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师资培训班在郑州举行,标志着总投资达8500万元的河南省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启动。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我国居民第三位死因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严重。老百姓、患者对常见呼吸疾病认知明显不足,知晓率远低于高血压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就医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依从性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当前,全省从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较少,基层医生肺功能检测技术薄弱,疾病诊治观念陈旧,规范性治疗水平低,对患者宣教不足,整体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配备亟须加强。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哮喘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价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程度、干预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河南启动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10个省直管县(市)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所有疾控中心的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提升项目,主要为全省6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统一标准的肺功能检测仪,完成覆盖全省6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培训,搭建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系统疾病监测管理平台,掌握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现患率、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完成健康中原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工作指标等。 河南成立省级项目工作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作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师资培训、技术指导和巡回督导及质量控制;在市级确定市级项目牵头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成立市级项目工作组,根据省级项目技术方案制定本市项目实施方案,对辖区人员进行培训;在县级组织开展肺功能检测仪及相关硬软件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组织辖区内6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覆盖情况、使用情况、数据上传等进行督导检查。其中,每个配备肺功能检测仪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人数不少于2人;肺功能检测仪使用率≥90%;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在基线基础上逐步提高。 下一步,河南还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慢阻肺防治中心,构建“防、治、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开展防治工作规范化培训、戒烟宣教能力再教育,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能力。 此次培训包括集中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培训两部分,来自全省各地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及项目基地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共350多人参加了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