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李飞虎 文/图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成立了由副市长孙晓红任组长,卫生健康、发改、财政、医保、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健康扶贫行动指挥部,统筹协调,高位推进。 作为健康扶贫牵头部门,郑州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郑州实际,统筹谋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聚焦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工作目标,以“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为抓手,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七免一减两帮扶”“一站式即时结算”等健康扶贫措施,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着力构建健康扶贫体系 郑州市充分利用现有医保制度,最大限度向贫困人口倾斜,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全覆盖;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降低报销起付线,由过去的1.5万元降至5500元,提高报销比例,最高可报销95%,并取消年度封顶线;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并鼓励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开展慈善救助。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郑州市启动实施“七免一减两帮扶”系列惠民政策,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乡医疗机构就诊,免住院起付线、门诊挂号费、注射费、换药费、救护车接送费、住院押金,以及参加免费健康体检,住院费用医保报销后医疗机构减免10%;全市二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所有贫困村,对贫困村卫生室每年给予2000元定额帮扶补助,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医学毕业生等。截至目前,全市享受“七免一减”惠民政策人数达到13.12万人次,累计减免医疗费用4821.82万元。全市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费用报销比例和县域内就诊率均达到90%以上,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积极开展精准分类救治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在逐户、逐人、逐病精准核实基础上,实施分类救治策略,全面开展大病专项集中救治,对贫困人口中患儿童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30种大病的279人开展集中救治,救治率达100%;扎实推进慢性病签约服务,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与贫困慢性病患者签订服务协议,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会同市残联、扶贫办分别制定政策,明确利用残联康复基金和市级扶贫资金,进一步保障贫困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经费,全市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8121人,签约率达100%;兜底保障贫困重病患者,对需要长期治疗、医疗费用较高的重病患者,落实政府兜底保障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目前已有3640名重病患者全部落实了医疗兜底保障政策。 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先后投入4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17家县级医院、81家乡镇卫生院和2099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更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组织全市二级、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村,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疾病诊疗、健康体检、康复指导等专项帮扶服务,解决贫困群体实际医疗需求;在市、县、乡医疗机构开通贫困患者优先就诊绿色通道,设立贫困人口就诊服务台,为贫困人口设立爱心病房并免费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专人引导贫困人口优先就诊、检查和住院,为贫困人口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自2016年起,郑州市将全市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定额补助增加到每年5000元,对全市290个贫困村卫生室每年补助2000元,实现了每个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每所村卫生室都至少配备一名合格乡村医生,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所有贫困群众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积极开展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在全面落实免费“两癌、两筛”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生儿耳聋基因和3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并将新生儿筛查经费标准由省定每例100元提升到140元,产前超声筛查由省定每例160元提高到200元,“两癌”筛查实现了城镇低保人群和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近3年来,省、市、县三级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亿元,惠及180余万人次,有效阻断了贫困和疾病的代际传播。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定期为贫困群众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健康技能培训,推进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户及“三减三健”活动,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因病致贫现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贫困地区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戒烟限酒,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做到让贫困人口“少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