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张明濮 李玉龙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是保障群众健康,尤其是农村居民健康的第一线。范县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工作理念,以“强基层”为工作重心,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切入点,巩固农村健康网底,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思路,在创建活动中引入4S(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精益化管理理念,重塑医务人员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不断细化工作措施,推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取得了明显效果。 加强督导指导,保障工作实效。范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把握工作节奏,严格活动标准,规范开展核查,将督导指导工作贯穿“优质服务基层行”全程,确保取得实效。范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薇青带领医政、基层卫生办公室、监督等股室负责人,以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专家一行,逐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对照“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评价标准,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临床业务发展、医疗质量管理、特色科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工作进行了“点对点”现场指导,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个性问题实行台账销号管理;由科级干部定期对乡镇卫生院活动进展进行督导排名。 认真总结、树立典型、创建品牌、表彰先进。范县在乡镇卫生院树立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医德标兵,推选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示范乡镇卫生院,加强宣传、树立标杆,对落后乡镇进行通报,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结合,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 突出整理意识。各乡镇卫生院对全院进行整理,整理范围小到一份文件资料、一张纸、一支笔,大到医疗设备、业务用房,整理空间、整理环境、整理物品、整理资料,医务人员也整理了思想意识,在创建活动中更加高效,减少无用工作、表面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培养整顿意识。在整理的基础上,将留存物品规范摆放,要求取用方便操作快捷便利。通过整顿工作,干部职工培养了良好的整顿意识,使乡镇卫生院管理更加秩序化,结合创建工作,干部职工在落实“优质服务基层行”相关条款中,更加注重实效,提高了工作质量。 强化清洁意识。各乡镇卫生院对全院进行了立体彻底清洁,消除垃圾、污物的不规范产生源,并针对产生源健全管理制度,通过清洁意识的强化,医务人员在创建工作中,强化了风险防控意识,强化了细节意识,注重隐患因素的自查与规避,有效地提升医疗质量安全。 巩固规范意识。乡镇卫生院在此基础上,运用标准管理法,用制度加以强化与落实,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重点强化了自查与自纠。干部职工规范意识的巩固,自觉融入“优质服务基层行”相关环节,自觉形成了PDCA(计划、实施、检查、反馈)闭环管理的意识,让“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创建活动理念与意义入心入脑。 为推进4S精益化活动,范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召开乡镇卫生院4S精益化管理现场会,对白衣阁乡卫生院等进行现场观摩、座谈,并提出要求,要加快工作进度,强化工作措施,强化整改落实,严格考核评比,将4S精益化管理作为一把手工作强力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后,实际效果明显,经过基层医疗机构自评、县级复核初审、市级复核已达到基本标准的乡镇卫生院11家,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1家。 在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活动中,从落实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职能、提高村医服务能力、建立农村卫生新机制入手,重点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重新调整了村卫生室的布局,使村卫生室的设置趋于合理。二是统一了形象标识,对村卫生室的服务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营造出一个整洁、温馨、舒适、人性化的新服务环境,使卫生室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达到建设标准,做到六室分开。三是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业务指导职能,初步建立了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农村卫生工作新机制。四是注重内涵建设,医疗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处方书写基本规范,门诊日志登记基本完整,建立了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命名、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建设”五统一原则,有效提升了基层卫生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