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新年献词/迎难而上 化危为机 健康中原启新篇
我国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成功
河南出台应急预案 疫苗质量安全事件分级响应
河南筑牢疫情防线
集中采购负压救护车 河南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医务人员向患儿赠送新年礼物
周口举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1
11 1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国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成功
  本报讯 (记者常 娟  通讯员曹 咏)我国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取得成功。12月28日,郑大一附院公布了这一消息。
两周前,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由肺移植、胸外三科主任赵高峰,产科副主任医师杨蕾和体外支持中心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负责人李军共同主持的我国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实验取得成功,意味着郑大一附院体外支持中心将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开创性地应用于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实验取得成功。实验期间,该院体外支持中心ECMO团队也对成年羊使用多种改良插管方式实施ECMO转流以更好地改善氧供的实验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据杨蕾介绍,早产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我国早产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5%~15%,全球早产的发病率达11%,每年约有1500万名早产儿出生。针对早产,目前主要是采用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这些治疗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副作用,使本就发育不完全的早产儿“雪上加霜”。国外已有早产羔羊在人工羊水里培养的成功案例。早在1969年,法国科学家率先尝试,将羊胎儿置于人造子宫内,活了两天;2017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医务人员开创新纪录,让早产小羊在人造子宫内生活4周之后,通过剖宫产手术,从模拟子宫的生物袋里面取出小羊,除部分小羊有轻微肺炎外,其他各项生理机能正常。
这次,由赵高峰和李军带领的团队由经脐动静脉插管进行体外支持使早产羔羊在“人工子宫”内存活,这一成功案例填补了国内空白,也给早产儿体外培养带来了希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