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员核酸检测
郑州紧盯重点环节 强化“人物同防”
驻马店发出疫情防控提醒
郑州市中心医院与郑州大学联手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开展眼动脉瘤介入术
济源四项机制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河科大一附院推进分级诊疗
血管闭塞要截肢?“搭桥引渠”保住腿
请放心接种新冠疫苗
1
11 1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请放心接种新冠疫苗
 

请放心接种新冠疫苗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新冠疫苗安全吗?有必要接种吗?接种完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可以不用防护啦?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接种疫苗还有用吗?
    最近,关于新冠疫苗接种,不少人存在上述疑问。对此,河南省疾控中心给出了答案。

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所长张延炀说,接种新冠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现阶段对于重点人群的接种,非常重要。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开展紧急接种的重点人群面临相对较高的暴露风险,比如进口冷链食品的搬运工人,口岸以及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一线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等,除了做好相关防护外,接种疫苗是更为直接、有效的保护手段。
    另外,从疫情防控角度来说,由于大家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如果想真正控制疫情,不仅要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还要在人群中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这个免疫屏障需要在人群中达到一定程度的疫苗接种率才能建立起来,也就是群体免疫。
    “我们已经通过疫苗接种成功消灭了天花和脊灰,麻疹、乙肝等传染病也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无论是为了保护我们自身,还是为了控制疫情,接种疫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省疾控中心一线人员都已经接种了疫苗。在目前开展的紧急接种工作中,如果属于重点人群,大家还是应该积极去接种。”张延炀说。
新冠疫苗安全性高吗?
    由于新冠疫苗是新研制出来的,很多人对其安全性存在疑问。对此,张延炀说,大家完全不必为疫苗的安全性担心。
    “我们目前接种的疫苗,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作用原理、生产工艺等都是非常成熟的。从疫苗研制、生产到流通和使用,每一个环节我国都把安全性放在了第一位,并且有各种严格的规范和措施来确保疫苗接种安全。”张延炀说。
    对于大家担心的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张延炀说,真正由于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是很低的。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截至1月9日,我国已累计接种900多万剂次新冠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和其他种类的灭活疫苗没有大的差别。
    此外,我省还有完善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处置体系,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都能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置。目前,我省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既往其他灭活疫苗基本类似,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一般反应,目前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
新冠病毒变异影响疫苗接种吗?
    近期,多个国家出现了变异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我国从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身上也发现了变异毒株。公众担心,既然病毒发生了变异,接种新冠疫苗是否还有效呢?
    对此,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专家王长双表示:“截至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变异毒株会降低新冠疫苗的保护效率,疫苗可放心接种。病毒变异是病毒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变异的方向、发展趋势也有着不确定性。”
    据了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一开始就设立了专门课题组来研究、监测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早前也就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发布通报,目前没有一种病毒变异体能导致患者加重病症或逃脱筛查诊断。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病毒还要慢,目前突变体并没有对相关治疗、药物及疫苗产生影响,也并未影响疫苗的保护效率,疫苗依然可以有效抵抗变异病毒。
    “根据现有研究证据,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对变异毒株仍然有效,这一点非常明确!”王长双说。
接种过疫苗还要做个人防护吗?
    张延炀提醒大家,即便打过新冠疫苗,还是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比如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注意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因为疫苗需要接种两针后才能产生抗体,发挥保护作用。如果不注意,在此期间仍然有感染病毒的可能和风险。
    对于普通公众的个人防护,张延炀说,要注意人和物两个方面:在“人防”上做到“一少二不三注意”:减少出行;不聚餐、不聚集;注意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手部清洁消毒,注意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注意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在“物防”上,建议大家注意进口冷链食品,从“挑选”“付款”和“食品处理”3个环节加强个人防护。
    张延炀特别提醒广大师生在寒假期间除了做好上述个人防护外,学习疾病预防知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加强体育锻炼、坚持科学营养膳食和充足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按照学校和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的要求,做好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和个人行踪报告等。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