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坚守初心 勇于创新 健康扶贫结硕果 |
|
(上接第一版) 那是一段艰苦但幸福的日子。“渴了,一口水,不管冷热;饿了,一盒饭,不顾咸淡。”这是王铁珍在“互联网+健康扶贫”中心筹建时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工作的场景。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全院干部职工通力协作、奋力拼搏,仅用了10余天的时间就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如今,以平舆县人民医院为辐射点、其他3家县级医院和19家乡镇卫生院为支点、224个村级卫生室为网底的全县“互联网+健康扶贫”三级诊疗平台运行畅通、功能完善。在此基础上,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又建立了会诊、心电、影像等三大中心,检查检验同质同步,报告结果互通共享。通过三级互联网诊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康复指导及教育培训,贫困群众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就可以享受到专家服务。 前无止境,任重道远。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精细化管理,惠及于民,把平舆县“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进一步深化,形成可复制、可推行的创新成果,是王铁珍下一步思索的问题。 在兼任平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为平舆县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副主任期间,王铁珍根据工作实际,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大力倡导推进县域内群众医疗和健康管理“一卡通”,组织开发了巡诊手机APP(手机应用程序),为每位贫困患者发放健康扶贫电子卡。电子卡记录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方便群众就医和对医生巡诊进行实时定位管理,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王铁珍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三合理一规范”,减少县域内贫困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达到了医改提出的药占比力争控制在30%以内的标准,实现了基本药物使用率在50%以上的目标。目前,平舆县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90%左右。同时,平舆县进一步落实医保政策支付方式改革,困难、贫困、低保、困境儿童、低收入重度残疾患者均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推行双向转诊机制,让贫困患者享受120免费接诊,并利用“互联网+健康扶贫”平台技术支持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格局。 2019年4月,平舆县被确定为全国“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4个试点地区之一。平舆县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在国家试点组的指导下,依托“互联网+健康扶贫”服务平台,为全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提供筛查、救治会诊、康复一体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平舆县人民医院已免费筛查救治48名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有7人已经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尽职尽责,一心一意干工作,为广大患者服务,一直是王铁珍不懈的追求。对于健康扶贫工作,他一刻也没有放下。有一次,下乡集中巡诊路过王铁珍老家村口,同行的医务人员提醒他:“王院长,到你家门口了,回去看看二老吧?”王铁珍只是透过车窗往家门口望了望,继续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王铁珍的父亲近八旬,患有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年复一年日夜照料老伴儿,不愿意为儿女增添麻烦。他们知道,儿子忙,有更多的人需要他们的儿子。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成为王铁珍加倍努力工作的源泉和力量。 王铁珍是一个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这么说。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医院159名医师和11745名贫困患者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半年对所签约贫困患者开展一次巡诊工作;全院159名高年资医师和97名护士组成97个巡诊工作组,每年4月和10月为集中巡诊月、每周三为集中巡诊日,集中开展下乡巡诊。在健康扶贫一线,他带领巡诊团队走村串户,询病问诊,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送进贫困群众的心坎里。群众见到他,总是动情地说:“当年的白大褂又回来了!” 目前,平舆县人民医院通过“互联网+健康扶贫”平台会诊3.33万病例,占全县会诊总数的80%。平舆县“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在驻马店市召开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现场推进会,平舆县人民医院是分会场。与会人员观摩了健康扶贫工作,充分肯定了平舆县人民医院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和优秀成绩。“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及“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情况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和《健康报》《医药卫生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王铁珍也因此荣获2018年平舆县健康扶贫个人三等功,2019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隆重表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