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叙事护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 |
|
□蒋 菊 自临床上推行叙事护理以来,我在护理工作中开展了线下督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内容整理如下,仅供同行学习与探讨。 从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转到我们科室的阎大哥是脑出血术后患者,年仅40岁。为阎大哥精心护理几天后,我发觉他的女儿妮妮对他丝毫不关心,妮妮刚结婚,是阎大哥唯一的孩子。 过了几天,阎大哥需要转到脑外科继续治疗。转出那天,妮妮对阎大哥大声说:“你踢我是吧,我天天在这儿照顾你,你不感激我,你还踢我?” 听到这一番话后,我心中五味杂陈,心想:“先不说妮妮照料阎大哥时爱理不理的样子,就看阎大哥目前的意识状况: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妮妮真不该发怒。”至此,我对妮妮的评价打了最低分。 待阎大哥的家人将他推到脑外科后,我换药回来看到妮妮坐在病床上玩手机,便问:“你怎么没跟着阎大哥上楼啊!” “我上那儿干啥?”妮妮问。 我说:“你的家人上楼时怎么安排你的?” 妮妮说:“他们让我收拾这里的东西。” 我看着地上一片狼藉,无奈地说:“哦,你赶快收拾东西吧!” 当我再次换药回来,看到妮妮面向窗外,肩膀不停地抖动。我担心地说:“妮妮,你怎么哭了呢?是我刚才说话的语气太重了,让你伤心了吗?”我给她递了张纸巾。 妮妮说:“我觉得很委屈。” 我问:“你怎么委屈了?不介意的话,跟我说说吧。” 妮妮说:“我爸生病了,我想不明白,家里人凭什么让我照顾他?我小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爸从来没照顾过我,也没给我购买过需要的学习用品。其间,我奶奶生病之后,在床上躺了3年,他从不看望我奶奶,也不拿医疗费,更不照料奶奶。这次,如果不是爷爷非让我照顾他,我根本不想来医院!我为什么这么不幸?” 我说:“妮妮,我们先不着急下定论。除了你父亲,你能说一下其他亲人对你的态度吗?” 妮妮说:“我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我妈妈对我也很好,而且妈妈对爷爷奶奶也很好。自从奶奶去世后,我妈妈就对我说,让我将爷爷接到她的家里,她负责照顾我的爷爷。” 我又问:“妮妮,那你的老公呢?这个和你共度一生的人,你对他是什么评价?” 妮妮说:“我们刚结婚,我爸就病了,他出钱出力。我爸没有工作,这些年欠了许多外债,我老公既帮助他还了贷款,还拿出他的住院治疗费用;除了我和我爷爷,照顾我爸的人,还有我老公与公公婆婆。我觉得我老公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 我说:“妮妮,你有善良的爷爷奶奶、妈妈、公婆和老公。从这个角度看,你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不幸的人吗?” 妮妮说:“确实,我除了在父爱上有缺失,其他亲人对我都很好,我拥有的亲情并不少。或许我爸爸也有他的苦衷,只是我从没有试着了解吧。” 我接着说:“妮妮,尽管你觉得不值得,但是你也选择了照顾自己的爸爸,说明你是爱他的。” 当时,妮妮不再哭泣,陷入了沉思。随后,我们寒暄了几句话后,我又投入忙碌的工作之中。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在某个瞬间,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只是一个点。我在没有了解妮妮的情况之前,就以点代面,在心里评判她,这使我对她充满了愧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谨记任何反常现象的背后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叙事护理带给我的不仅是收获、感动,还有自信,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叙事护理,更好地护理患者,从而促使自己更加自信、勇敢。 (作者供职于永煤集团总医院急诊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