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致敬了不起的她们
1
11 1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致敬了不起的她们
 

致敬了不起的她们

   编者按:长期以来,在医疗卫生战线,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用爱温暖着患者和他们的家庭,用平凡书写着巾帼风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用担当和仁爱,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巾帼抗疫力量。又到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向她们致敬,为她们默默的坚守和付出点赞。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报特推出《致敬了不起的她们》特别报道,派出多路记者,深入采访,关注她们的工作、生活、家庭、婚姻和爱情等,展现她们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行动守护千家万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不顾身拼搏的美丽身影。

责任

不仅仅是医疗界的“半边天”
本报记者 常 娟

   用3个词来形容科室的女同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副院长徐家伟选择英姿飒爽、内外兼修、巾帼不让须眉。
    女同事占比超过八成,穿上工作服是“拼命三郎”,脱下工作服是时髦女郎;照顾家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教育好孩子,孝顺好父母”……徐家伟认为,仅有3个词远远不能表达自己心中女同事的形象,再多的溢美之词放在她们身上都不过分。
     金海霞是其中之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3项……在工作上,她的成绩闪闪发亮;在教育孩子上,她也是行家里手。
    女儿今年14岁,正在读初三,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名列前茅。说起教育经验,金海霞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
    即使再忙,回到家里,金海霞也会陪着孩子做作业。“孩子在学习,你也在学习,家庭中始终有爱读书的氛围,这使孩子积累了很多知识。”金海霞说,除此之外,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也很重要。
    金海霞说,女儿刚开始上小学有作业时,她要求女儿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作业写完之后再出去玩或做其他事情。刚开始,女儿会哭闹,可金海霞坚持原则;时间久了,女儿也就养成习惯了。
    目前,金海霞的女儿正在读初三,学业任务比较重,每天下晚自习后约22时40分回到家里,还需要常常写作业到凌晨,金海霞和爱人就在旁边读书陪女儿。第二天早上6时,一家人准时起床,简单吃完早餐,孩子的爸爸赶在6时50分左右把孩子送到学校再去上班,金海霞则自己开车,每天7时前到单位。
    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这句话在金海霞的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金海霞一样,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三科护士长高亚娜也担任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家里两个孩子,大儿子上初一,小女儿刚3岁,其身上的担子可谓不轻。
    先说工作,她每天要7时10分前到单位,组织查房、交接班。每天在单位至少12小时,她要扎得了针,换得了药;做得了心理疏导,熬得了通宵;能劝架,会算账;管病区护士,协调医生;分工监工一肩挑,干活做表率……
    再说生活,养育两个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职业女性,要做到面面兼顾,实则更难。
    对于儿子,高亚娜采取了“散养”方式。从小学五年级起,小家伙儿要一个人坐公交车上辅导班、一个人坐公交车找同学玩,有时参加比赛,也常常一个人跟着教练一走好几天。
    虽然,高亚娜和爱人愿意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他,但陪孩子的时间实在有限……有了女儿,夫妻俩决定不再“散养”。
    相识7年,记者很少看到高亚娜脸上显现出疲惫之色,也很少听到她有任何负面言语。在科内医生眼里,她是工作的最佳拍档;在护士眼里,她是“女侠客”“管家婆”。
    和金海霞、高亚娜不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联办主任张鑫拓宽了视野,把目光盯在了公益活动上。
    节假日,她会到福利院看望留守儿童,并为他们捐款捐物。2017年至2018年,她自费两万元资助了河南科技大学4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我成长的年代,经济条件有限,想凑齐学费很不容易,因此我对他们的境遇感同身受。”张鑫说,“我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这些优秀的孩子,让他们在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快乐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为了更好地做公益,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张鑫还自学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科目,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辅导师资格证。她曾多次走进高校、监狱,为大学生和服刑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敞开心扉、走出阴霾。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止是为了提升自我,同时也能为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张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鉴于此,从郑州市卫生学校助产专业毕业后,她先后进修了护理专业的大学专科和本科,攻读了基础医学专业的第二学位。2016年,她又考取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从中专一路读到硕士,从医学读到工商管理。
    实际上,在教育孩子方面,张鑫也很有独到经验。张鑫说,在孩子成长阶段,自己一直在做3件事:尊重、鼓励和陪伴。尽管有时下班很晚,很劳累,她还是会为儿子端上一杯热牛奶。
    在记者采访中,碰到的类似金海霞、高亚娜、张鑫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很多,在做好工作之余,她们还担着“为人女儿、为人母亲、为人媳妇”的角色,尽管千钧重担压顶,她们依旧笑傲风雨。

选择

不想被定义为“女医生”
本报记者 刘 旸

   “其实,医生不分男女,我不想被定义为女医生。”见到张菲菲(化名)时,距离“三八”妇女节还有两天,同时距离张菲菲从广东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辞职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有着知名大医院从业履历的张菲菲谈及自己的辞职经历时说:“压力太大了,最大的压力是直面死亡的恐惧。”
    此前,张菲菲工作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6年的临床工作中,她每天都要面对疾病晚期患者,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死亡。“有好几次,遇到在我手上抢救不过来的患者,我都会好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了饭。”张菲菲说,“这样的压力无法向家人、朋友倾诉,只能堆在心里,越来越大。”
    “我的女同事们是一个刻苦、努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但她们也承担着来自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胡皓说,与压力伴行的是疾病,这两年通过医院体检查出妇科肿瘤等疾病的女同行有所增多,他为之担忧。
    一份来自上海女医师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女医生普遍感觉压力大。对于调研中“下班后是否有娱乐时间”这一问题,69%的受访女医生回答“没有”。从受访者的文字作答中可以拼凑出女医生下班后的常态:管小孩,写论文,做家务。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任琛琛是省内妇科女医生群体中的一位代表。有着30余年工作经验的她,把自己每天的行动轨迹“切”成3段:门诊或病房;手术室或办公室;晚上回家思考白天没解决的问题,查文献,写论文。用她的话说,“上午与患者沟通,下午与学生沟通,晚上与自己沟通”。
    “女医生、特别是外科女医生,竞争也是难以想象的。”任琛琛回忆从医经历时说,“在三甲医院里,科室主任中是女性的还是少数。女性要在这个世界里打拼不容易,这不仅是体力、智力上的比拼,对女性而言,考验的还有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与取舍。”
   “学医、工作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与家庭无法同步。周末不休息,夜里要加班,家人的许多重要日子都错过了。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娱乐,也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健康。因此,我辞掉了这个让许多人羡慕的医生工作。”张菲菲说。
    辞职后,张菲菲带着3岁的儿子回到了河南老家,她坦言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依然不会离开医疗。
    “我正在与某医疗平台进行接洽,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供患者咨询服务。不直面患者也许能减轻一下我直面死亡的压力。”张菲菲说,“医生是一份职业选择,与性别无关。只有真正热爱这一职业的人,才能走到医学的顶端。”

印象

男医生眼中的“女超人”
本报记者 史 尧

   “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女性专属的节日,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宋二军的思绪再次拉回到去年那段难忘的日子。
    2020年3月8日清晨6时许,宋二军和护理组的姐妹们登上了前往江汉方舱医院的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宋二军拿出了自己连夜手工制作的书签,送给了他心目中的“女超人”,那一群让他震惊、感动和敬佩的女医务人员。
    说起去年的援鄂经历,女医务人员那种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细心的精神,仍带给宋二军阵阵感动。
    出征武汉之前,因为对当地的疫情不够了解,宋二军内心是有负担和压力的。随后,他发现出征的队员中大部分是女性。看到一个个比自己还年轻的面孔,以及她们脸上毫无畏惧的表情,宋二军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
    “在抗疫战场上,女同胞们坚定的脚步,对我们男同胞是一种无声的鼓励,这是援鄂期间女医务工作者带给我的第一份感动。”宋二军说。
    从抵达武汉到入舱工作,队员们只有1天时间准备。护理组组长赵秋珍依据职称、工作年限、工作单位等,将全队80名护理人员分为10个组,建立12个微信群,分工分组,分班培训,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起了护理工作二级管理体系。
    方舱医院的工作艰苦繁重,为了尽可能地减轻护理姐妹们的工作压力,赵秋珍详细了解了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甚至安排各组组长详细询问女同胞们的生理周期,将排班工作精准到个人。
    “17家医院的80名护理人员,完全陌生的队友,分组、排班、日报,还有驻地卫生消毒、出舱人员进入酒店之前的消杀安排等,所有工作赵秋珍只用了一天就全部安排妥当,且细致入微。这是她们带给我的又一份感动。”宋二军说。
    这些才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女医务工作者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冲在第一线的勇气,让宋二军内心油然敬佩。
    每天6时30分、14时、20时、凌晨2时,都是队员们入舱和出舱的时间,医疗队感控负责人,也是这批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三门峡市中心医院54岁的乔瑞云,在方舱医院更换防护用品的帐篷里,带领着感控组成员,等上一班出舱队员脱防护用品,然后带他们回驻地休息,接着再护送下一班队员进舱。如此反复,她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8小时,一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
    当有人劝乔瑞云回去休息时,她却说:“我再苦再累都不怕,但我最担心的是队员们的安全,只想着做好队员们的防护。”
    宋二军一直认为,这就是“女超人”!但是,有一次他和同事聊天时才知道,乔瑞云曾私下联系武汉的朋友,帮忙购买安眠药。原来,连续疲劳作战已经完全打乱了她的生物钟,她不得不靠安眠药入睡。
    那一刻,宋二军既敬佩、感动,又感到心酸。其实,哪有什么“女超人”,不过是使命和责任让她们不得不披上了“超人”的外衣。
    “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所有幸运都与你不期而遇”……这是去年宋二军送给女医务人员书签上写的祝福语,也是他想送给医疗战线上每一位女性的祝福。
    “又是一年花开季,在武汉并肩战斗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借着这个节日,我想再次向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女超人’致敬。她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崇高精神,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宋二军说。

爱情

未来可期 不负韶华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我的爱情虽然迟到了,但我坚信这一天总会到来的。不管何时,我都相信爱情。”节日前夕,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士小米(化名)说。
    1984年出生的小米,今年已近37岁了。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十几年的她,虽然辗转多个科室,但一直没有离开临床一线。
    “一方面是工作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自己对爱情憧憬,不想将就。”谈及自己至今单身的原因,小米说,“自己在临床一线工作很忙,而且需要经常上夜班,所以在谈恋爱方面‘先天不足’;再加上身边人大多数是女性,而男性大都结婚了,所以不知不觉就‘剩’下了。”
    据小米介绍,她前几年也差点儿结婚。当时,双方已经见过父母,开始谈婚论嫁了。当时男方提出,结婚后让小米换个工作或者离开护理一线,这样才能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小米实在舍不得干了这么多年的工作,就拒绝了。后来他们争吵了好久,最终分手了。
    “这份感情我们拉扯了好几年,分手后我又好长时间没走出来,所以不知不觉就30多岁了。后来,我也积极参加相亲会,通过交友软件等主动出击,但是效果不佳。”小米说,“很多人一听我的年纪和工作情况,都会打退堂鼓。也有人会介绍一些二婚或者年纪比较大的男士,可是约会三两次后,也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走下去。”
    虽然相亲屡战屡败,但小米依然相信爱情:“我感觉两个人在一起,除了要三观合,有话说最重要。如果两个人合不来,这样的爱情我绝不将就。”
    小米笑着说:“既然现在没有爱情,那不妨趁年轻好好奋斗,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现在,还是“爱情绝缘体”的小米,依旧奋战在护理工作一线。对于结婚特别是有孩子的同事,她都多一点包容,有时候同事有事或者晚班调不开的时候,小米常常自告奋勇,为大家分忧解难。
    “现在节假日科室值班,我都主动选择大家不愿意值班的时间。这样可以让有家庭的同事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因为我住在医院附近,有时候我会半夜被孩子生病的同事叫去顶岗。只要我没事,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小米说。
    除了做好工作外,小米在日常生活中也坚持好好生活。休息时,她会主动邀请朋友或者同事出去踏青或者郊游,有时候也会独自去博物馆逛逛或者自己去看看电影,以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小米举例说:“前一阵《唐宫夜宴》大火,让我对河南博物院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就专门趁休息时间在河南博物院泡了两天,在丰富自己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修养。”
    由于老家离郑州不远,小米也会时不时回老家看望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做做家务,顺便向父母请教一下厨艺。“最近我在努力学做菜,之前都是吃外卖或者在饭店随便对付一口,现在我喜欢自己捣鼓吃的。有时候休息了,我会自己做一些甜点啥的,送给朋友,大家都很喜欢,还有同事找我预定呢!”小米笑着说。
    “虽然我已年近40了,但我依旧没有放弃对爱情的渴望,我会努力过好人生的每一天,热爱生活,笑对人生,努力工作,好好学习,保持年轻心态,锻炼好身体,在爱情到来时认真对待。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得到我想要的爱情。”小米认真地说。
    其实,不止小米,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由于工作原因,医疗卫生行业一直女多男少,这也导致行业内大龄单身女性较多。但是,她们大都热爱生活,认真工作,对爱情和婚姻保持热情。最终,经过努力,她们不仅在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都收获了爱情。

感谢有你,温暖了四季
□常 娟

   有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有注册医生、护士754127人,其中女性565737人,占到总数的75%。她们活跃在医疗、教学、科研、护理、疾病预防、管理等各个岗位上,用智慧和双手,托起了河南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半边天,为百姓健康默默贡献着巾帼力量。
    “三八”国际妇女节,让我们为广大女同胞送上一份节日祝福,向身边的每一个女性致以深深敬意:感谢有你,温暖了四季。
    从呱呱坠地,我们就得到了你的抚爱。抚育、成长,我们离不开你;生病了,我们更离不开你;因为有你,家里干净亮堂;因为有你,父母高兴欢畅;因为有你,儿女喜气洋洋;因为有你,每个家庭的幸福洋溢在脸上。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你,这个世界会怎样?冰心说,我们的生活至少要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生物学说,人类的繁衍将会终止;医学说,我们的医疗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感谢有你,生命燃起了生机;感谢有你,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美丽。
    感谢有你,顶起了医疗的一大片天。在临床上,你们潜心提升治疗技术、悉心照护患者;在科研上,你们披星戴月、一丝不苟;在教学上,你们温言细语,润物无声;在管理上,你们雷厉风行,创造性地给管理以温情。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上,你们挺身而出,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担当。你们用火线拼杀、一线坚守、千里驰援、侠骨柔情,为战“疫”注入力量,输入能量,绽放着铿锵玫瑰的美丽与精彩。
    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感谢有你,让阳光洒满大地;感谢有你,让医疗更有温度。祝福所有忙碌在各个岗位上的女性医务工作者,祝愿所有的女性同胞节日快乐、健康幸福!

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一场手术,一场战斗。    李红梅/摄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