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治疗腹泻
治糖尿病方
中医治疗经行头痛
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告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告
1
11 1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辨证治疗腹泻
 


□王 旭

案例一
    沈某,男,67岁
    初诊:患者大便次数增多3年半。大便每天3次~6次,左少腹疼痛,腹胀,近期为水样便,有黏液和泡沫,每天5次,伴有口苦,耳鸣,失眠,头晕20年余,胸闷、胸痛,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检查显示:脑萎缩,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降段憩室。病理诊断:(胃底体交界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充血、水肿及灶性腺体肠上皮化生,上腹正中有一条索状物,叩击痛,并伴有左少腹痛。血压:140/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
    西医诊断:腹泻,胃炎,胆囊炎,高血压病。
    处方:黄芪30克,苦参20克,炒白术15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仙鹤草30克,生牡蛎30克,金樱子15克,高良姜5克,炙甘草15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益寿胶囊,2瓶,每天3次,每次4粒。
    清消合剂,7盒,每天3次,每次2支。
    二诊:大便基本成形,每天两次,有时质稀,有泡沫,矢气多,睡眠较前有明显改善。脉弦,舌质暗红,苔后部厚腻。按上方加骨碎补15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患者服用上药后大便每天1次~2次,有时不成形,无血和黏液,左下腹疼痛,自觉左下腹局部有时有硬块,有时消失,耳鸣,睡眠差,脉弦,舌质暗红,苔薄黄,舌苔后2/3厚腻。按首诊方加淫羊藿15克,川芎10克,钩藤30克(后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诊:大便每天1次,基本成形,睡眠转好,有时腹胀,耳鸣,足心出汗,阴囊出汗,左下肢(阳明经)疼痛明显减轻,饮食可,脉弦,舌质暗红,苔白厚但较前薄。按首诊方加蝉蜕15克,淫羊藿15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五诊:患者现精神状态见好,大便每天1次~2次,基本成形,无血和黏液,睡眠情况较前明显改善,已6周未服用安眠药,足心发热、出汗症状基本消失,但舌苔变化时轻时重,脉弦,舌质暗红,苔黄稍厚。按上方加补骨脂15克,川芎10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六诊:患者现大便成形,每天1次~3次,无血和黏液,左少腹疼痛,耳鸣不减,口苦、口干,饮水不少,口中乏味,脚部出汗,髋关节疼痛,脉弦,舌质暗红,苔黄稍薄。按首诊方加豨莶草20克,骨碎补15克,薏苡仁30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中医学认为“腹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牌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生理状态下,胃主降,脾主升,脾胃健旺,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如果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则发生腹泻。笔者认为腹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与大小肠,脾虚湿胜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邪侵入,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即所谓“湿胜则濡泄”。内因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肝肾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脾虚失运,可造成湿盛,而湿盛又可影响脾的运化,故脾虚与湿盛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治疗该病要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案例二
    姜某,男,55岁。
    初诊:患者晨起腹痛腹泻伴胃部胀痛1年余。患者1年里晨起腹痛腹泻,便后痛减,每天2次~3次,大便稀溏,脉沉有力,舌质暗红,苔薄白。既往史:胆囊小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上腹剑突下触痛。
    西医诊断:胆囊炎伴息肉,胃炎。
    处方:黄芪15克,白术炭30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吴茱萸4克,木香10克,高良姜5克,蒲公英15克,金樱子15克,太子参30克,乌梅15克,陈皮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共3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腹不胀,晨起大便2次~3次,伴有腹痛,但疼痛明显较前减轻,食欲较差。上方基础上加砂仁10克,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0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病情稍好转,有时胃部上翻,腹痛,便后痛减,首诊方去吴茱萸,加柴胡15克,金钱草15克。共11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诊: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大便成形,每天1次~2次,偶有腹痛。首诊方加焦三仙各15克,枸杞子15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五诊:病情基本痊愈,首诊方加僵蚕20克,高良姜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楂15克,金钱草20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泄泻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患者泄泻日久,时值冬日,寒邪为甚,客于肠胃,故而腹痛,牵延于背,脉沉有力则见患者正气未虚,预后良好,辨证为脾肾阳虚。治当温阳健脾止泻,以四君子汤和四神丸加减。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太子参等益气健脾;桂枝、吴茱萸、高良姜以温阳止泻;乌梅、金樱子酸敛收涩,配以行气之木香,共收温通之效,药到症轻,随症加减。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