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黄帝内经》的感想 □陈利瑞
在学中医前并不知道中医的概念是什么,只记得电视剧中一些中医大夫看病的场景,仅略施针或者开几剂中药就能妙手回春,很是神奇,不觉连连感叹。但并不知其中奥妙所在,也从未想过自己会学习和从事相关职业,至今记得中学时学习的晦涩难懂的古文,发誓以后绝不选中文专业,太难啦!当自己开始接触中医和中医经典后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是可以为之付出一生去探寻的。 缘分就是如此奇妙,本打算做一位教师的我,最后居然选择了学习中医,了解所谓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从学习的中医知识分析判断出自己的体质,以及如何规避错误的生活作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是从临床实践获得经验就是另外一回事,中医基础知识的储备至关重要,虽然已经学过了中医基础知识、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一些中医基础课程,但面对患者,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处方还是很迷茫。 在跟师门诊学习的时候,老师提到,《黄帝内经》是中医发展的基石。于是,我开始拜读《黄帝内经》,其实以前也知道中医四部经典,除课程要求外,并没有认真了解过,重新背诵过几个片段后觉得《黄帝内经》就是中医入门的钥匙。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讲述了人应顺应天时,饮食作息有度方能达到天年。这些已经贯穿医院宣传教育栏的必备条目,并不是多新鲜的一件事,而当代社会的现状是,人们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而形成的饮食不规律,熬夜的习惯已司空见惯,身体在承受着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心里在承受着来自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难道人们不知道速食、熬夜对身体不好吗?过劳死的事件没有听说过么?对于为了生活和未来奔波的人,可能已经没有时间思考,或者说他们在选择性思考。而《黄帝内经》作为几千年前留下来的珍贵典籍,即使经过几千年依旧受用,可见先人的预见性和《黄帝内经》的实用性。言简意赅,看似平淡叙述,深思领悟中医千年积累的养生“宝典”。这是现如今很多先进技术都不能带来的,生命会因此得到延伸和拓宽,并为人类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支持,不需劳民伤财,谨记即可,世人皆可得到这珍贵的延年益寿的“秘方”,可是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如何让人们顺应生长发育规律,及时“拨乱反正”以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详细论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中医先人很早已了解人类生长发育规律,并告诉人们如何适时应时而动,如果能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不妄作劳,不竭其精,即使不能活到百岁,也能活到七八十岁。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级住培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