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朱钵:医心向党 仁术为民
河南加强疫情防控 确保高考安全平稳
疫情防控不力将问责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医学科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及急救技术实操演示
河南命名一批“示范中医馆”
强化“五大中心”建设 助推三级医院创建
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智慧力量
1
11 1 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朱钵:医心向党 仁术为民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我的生日也是7月1日。这是我和党的缘分,也是党对我的鞭策。从入党那天开始,我就决定把一生奉献给党的事业。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是我的初心和使命。”5月28日是星期五,也是朱钵雷打不动的坐诊日。当天一大早,朱钵提前10分钟赶到诊室,开始了坚持近70年的临床一线工作。
今年92岁的朱钵,195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时已是共产党员的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留京机会,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开展临床工作。在69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他不仅成为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奠基人,还在国内首创应用氯乙烷喷射治疗带状疱疹、石碳酸治疗疣状痣等技术,荣获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
眼不花耳不聋且思路清晰的朱钵,回忆起入党近70年的峥嵘岁月,依然心潮澎湃……
“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
1952年,正是抗美援朝的关键时刻,全国上下急需人才。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的朱钵有多种选择。
由于工作是全国统一分配,在填写志愿时,朱钵的第一志愿是到朝鲜战场,第二志愿是支援边疆,第三志愿是服从组织分配。而在分配时,朱钵却被分配到北京。
“到卫生部后,领导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愿意到哪里工作。我说我是共产党员,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朱钵说,“我觉得自己事事都应该从党的利益、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党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卫生战士,我就应为人民的卫生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就这样,朱钵带着6名同学来到当时的平原省省会新乡市(现河南省新乡市),开始了2年外科医生生涯。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重工业项目141项,河南有3项(洛阳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轴承厂)。1954年,渴望支援国家建设的朱钵被调到洛阳矿山机械厂,负责厂医务所建设。
在此期间,朱钵被调离临床一线。按说,既清闲又安稳的行政工作,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但是对朱钵来说却是一种煎熬。
“说实话,我太爱我的医学专业了,当时我非常不安心做行政工作,党培养我那么多年,如果丢弃就太可惜了。”朱钵回忆说,“终于,我找到机会向组织申请,回到了临床一线——河南省人民医院。”
“哪个科室需要就去哪个科室”
1956年,朱钵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准备继续当外科医生。
当时,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在筹建皮肤科,急需皮肤科医生。就这样,干了多年外科医生的朱钵被要求改学皮肤科。
“我是共产党员,组织要求我去哪个科室我就去哪个科室。”朱钵说,“我放下外科医生的工作,按照医院安排到北京进修皮肤科。因为改了专业,学习起来很费劲,但我不怕困难,学习非常用功,同时买了许多中外皮肤病学书籍学习。”
1957年,朱钵顺利进修毕业,回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干起了皮肤科医生;由于承担建设医院皮肤科的任务,朱钵决定“干就要干好,就要干出名堂来”。
“怎么干?就是勤学苦练,干一辈子、学一辈子!”朱钵回忆说,“为了对门诊的疑难病例做出明确诊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我经常夜间看书学习,凌晨3点前不睡觉。”
在此期间,朱钵作为皮肤科主任和唯一的皮肤科医生,门诊、病房一起管,但从不叫苦叫累。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60年,年仅31岁的朱钵被破格由住院医师直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下转第二版)

观看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