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门前“插青”的习俗 □郭俊田
中国的端午节有门前“插青”的习俗。青是指艾蒿和菖蒲,因其颜色青绿,故称为“插青”。 “插青”习俗出自黄巢起义中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唐朝末期黄巢起义,各藩镇封建地主四处逃窜。同时,大肆传谣,说起义军有“隔山妖剑”之术。群众闻讯,纷纷逃避。起义军经过宁化县境内时,见一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慌乱逃跑,把大孩子背在身上,而把年幼的小孩子用手牵着走,母子行走均显得吃力难行。黄巢即上前询问:“你怎么背着大的孩子,牵着小孩子走呢?”那妇女答:“大的孩子是嫂嫂所生,而哥嫂已病故,不能再生孩子了,故需用心爱护;小的是我亲生的,若遇危难,我宁可丢弃亲生儿子,背着嫂嫂的孩子跑,以保其命。”黄巢听罢,甚为感动,特授一法给该妇女,让她赶快带着儿子和侄儿返家,不必逃避;若有军队骚扰,可在门楣插上艾蒿和菖蒲,定可保安全。该妇女听其言,带儿子和侄子返回家中后,即在自家门前插上了艾蒿和菖蒲。士兵们经过此地时,见青而过,概不干扰,这天恰好是端午节,远近群众纷纷仿效确保了家庭安全。 为了纪念此事,人们每于端午节都会插艾蒿和菖蒲,或贴上对联云:“菖蒲驱恶迎吉庆,艾叶避邪保平安。”后来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用艾草和菖蒲叶制成草人状捆绑在门楣上,手中拿一似剑的菖蒲叶指向外来之病邪、病毒、病菌,看谁敢来侵犯,来者全部消灭之,以防传染病的发生。其实菖蒲也是芳香化浊之药,与艾叶合作增强了驱除病毒、病菌的功效,艾叶与菖蒲不但可以防病还可以治病。 艾叶为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艾草又名艾蒿、医草、蕲艾、五月艾等。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制成艾绒艾条,可以温灸。艾叶,味微辛苦,性温,气味香郁,入脾经、肝经、肾经,具有温经理气、行血止血、温经散寒、除湿、安胎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含有挥发油、水芹烯、侧柏醇等,具有抗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艾叶主治心腹冷痛、久痢泄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胎动不安、盗汗,以及湿疹疮疡、关节疼痛等。 治急性肠炎、尿道炎、膀胱炎 艾叶6克,车前草30克。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早晚各1次。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 艾叶炭30克,炒蒲黄15克,蒲公英20克。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3次。 治妇女白带 艾叶20克(洗净),水煎15分钟,去渣,再放入2个鸡蛋,将鸡蛋煮熟吃鸡蛋。每天2次,连服6天。 治盗汗 熟艾叶10克,茯神12克,乌梅5个。水煎服,每天2次~3次。 治气管炎 艾叶30克,生姜15克,生麻黄10克。水煎服,每天2次~3次。 治崩漏、胎动不安 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洗净)。共同放锅内加纯净水适量,文火煮之,将鸡蛋煮熟后去掉外壳,再放入原艾姜汤中,文火再煮10分钟左右停火冷却,饮汤食蛋,每天早晚各1次。 治习惯性流产、妇女白带清稀 艾叶50克,鸡蛋(洗净)、白糖适量。将艾叶洗净放锅内加纯净水适量,文火煮约15分钟,去艾渣,再将鸡蛋去壳放入艾液中,待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后吃蛋喝汤,每晚睡前食之。 (作者供职于西华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