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着力推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
本报讯 (记者常 娟 杨冬冬 通讯员刘武杰)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是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的基础性工作。河南着力推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建立了“1+7”评价组织体系及四级质控机制,确定了第一批评价主题,稳步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 6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到河南就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进行调研并座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介绍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各应用中心分别就当前主题评价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专家组对河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广泛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就下一步强化工作交流相关事宜进行了充分沟通。 记者了解到,省卫生健康委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工作指导,注重过程管理、强化质量控制三大举措,着力推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在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设立综合评价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协调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协会)积极参与,建立了“1+7”评价组织体系(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以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胸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儿童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为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应用中心)。同时,依托郑州大学药学院开展药物政策信息收集和分析评估。根据具体药品品种特性,选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临床综合评价,负责药品临床数据的收集和具体技术评价工作,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运行机制。 省卫生健康委坚持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推进边完善,印发河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方案,对综合评价相关工作进行明确;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根据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以及相关医疗机构推荐,组建第一届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库,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咨询和评审等工作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 省卫生健康委还委托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编写了《河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指南》,为评价工作提供具体技术遵循;统筹安排各医疗机构搜集近年来河南居民用药信息,为遴选主题做好先期准备;建立了四级质控机制,并遴选出心血管药品、抗肿瘤药品、儿童药品3个方向的第一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 在全省工作整体稳步推进的同时,承担综合评价任务的相关机构也主动创新、积极作为,为稳步推进评价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