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脑干出血 □刘 展 文/图
半个月前,患者梁某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患者家属带着他到当地县医院就诊,医生建议转诊至大医院治疗。 经过多方打听,患者家属带着梁某来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患者刚来时自主呼吸微弱、深度昏迷、双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病情危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接诊医生这样描述刚到医院时的梁某。 经过会诊,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在梁某发病16小时后,对其实施了神经导航下脑干出血微创穿刺术(图1),术中直接将一根引流管精准植入梁某的脑干出血部位。让梁某家属惊喜的是,术后第四天,梁某就恢复了意识,还可以和家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什么是脑干出血?为什么有些医生对它无计可施? 脑干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部位的自发性出血(图2)。尽管脑干出血病例只占全部脑出血病例的10%左右,但是这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的疾病。5毫升的出血将导致50%以上的死亡率,10毫升以上的出血导致的死亡率接近100%。 由于出血部位是脑干(脑干是大脑半球、小脑、脊髓三者联系的枢纽),位于头颅深部并且周边重要结构众多,让有些医生无计可施,因此传统观点认为对该部位无法进行手术。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脑干出血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得益于丰富的脑干肿瘤治疗和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神经外科主任牛光明带领该科医务人员成立了治疗小组,对脑干出血的精准手术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高精度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和神经虚拟/混合现实系统,让医务人员摆脱了以往进行脑干出血精准穿刺时必须使用立体定向头架而导致耗时过长的缺憾。 目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干出血微创精准穿刺手术,在做到保证手术精准度的同时,将术前准备时间缩短了50%。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