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从这四点做起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天气炎热、生机旺盛。长夏(夏秋交替的时节,高温而多雨),俗称“桑拿天”,多见于河南的七八月份。天气以高温、低压、高湿度为主要特点。 盛夏防君邪 夏季饮食以清淡爽口、能刺激食欲、具有清热祛暑功效的食物为主,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西红柿等。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夏季被人们称为“苦夏”(中医称为“疰夏”),即使身强体壮的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在夏季,我们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避免懈怠厌倦、恼怒忧郁之类的情绪,做到“心静自然凉”。 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 长夏防湿邪 一般来说,当气温高于25摄氏度时,人们感到舒适的湿度为30%。河南夏季炎热多雨,盛行温暖、湿润的偏南夏季风,气温高,降水多,湿气重,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此时,容易引起胃肠炎、痢疾等。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防止湿邪的侵袭。 保持居室干燥,勤换衣物,可以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 锻炼要科学 夏季在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炙热之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边、湖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主,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若运动过于激烈,可导致大汗淋漓,寒邪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用冷水冲头、淋浴。 注意保阳气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就是告诉人们夏季要保护阳气。夏季,由于人们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能出现面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这就是“冷气病”。中医认为,在夏季人体应顺应暑热外散之性,而空调温度过低则会使腠理闭塞,暑热郁闭。 因此,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摄氏度。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有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常与外界空气保持流通。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关节痛等慢性病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时期待在冷气环境里。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就是一些在冬天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炎、慢性脾胃病等,在夏季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报记者陈述明、濮阳市中医医院姜美娟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