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防汛救灾医疗工作队 让灾区百姓用上中医药 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梁 楠
7月24日,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派出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防汛救灾医疗队出发后,因灾区部分道路积水较深,或封路、堵车,通行艰难,于当天20时许到达受援地开展工作。 因夜间路况复杂难走,为保障安全,医疗队改变了当天赴新乡市凤泉区救援的计划。7月25日一早,医疗队立刻启程赶赴凤泉区人民医院。 医疗队出发前,还为正在支援新乡的、来自鹤壁市的救援队发放了院内自制的治疗感冒、腹泻的中药。 医疗队车辆在躲避了大量积水道路后,于7月25日11时抵达凤泉区人民医院,开始对接工作。随后,医疗队分为2个组,医疗一组即刻赶往凤泉区大块镇,医疗二组随即前往凤泉区各个乡进行医疗巡视。 因洪水阻隔,凤泉区大块镇道路通行受限,普通铲车都进不去。医疗一组队员们历经艰难,终于在7月25日15时20分到达大块镇秀才庄村救灾安置点。 在现场,医疗一组刚置放好诊疗桌椅,就有很多人前来就诊,这些人以外伤为主。虽条件受限,但医疗队全体成员依然在全力救治患者。 与此同时,医疗队还在凤泉区搭起“流动中药房”,利用医疗队大巴车为当地受灾群众免费发放防疫中药盒,其中的药品主要治疗风寒、腹泻、中暑等常见疾病。 在大巴车前,一位拉肚子两天的村民前来求药。当喝上医生用热水冲服的中药时,他惊讶地问:“这是中药吗?没想到在这么艰难的时刻,我还能喝上中药!”
国医大师张磊开出防疫“四味饮”
本报讯 (记者刘 旸)连日来,河南郑州等地遭受暴雨灾害。大水之后,易发疫病。7月23日,身处郑州的国医大师张磊为正在抗洪救灾的当地百姓开出防疫处方:绿豆、赤小豆、黑豆、白扁豆,上述四味各等份煮水当茶饮。 水灾后的疫病,多为阴毒湿邪。此方由古方“四豆饮”化裁,功主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张磊将“四豆饮”中的黄豆改为赤小豆,增强健脾利湿之功。此为预防方,若出现症状,当到医院辨证治疗。 脾主运化,此方做茶饮能有效预防水湿阴毒造成的脾胃系疾患,如腹泻、霍乱等。
河南省中医院 为救援人员送去清暑除湿汤
本报讯 (记者刘 旸 通讯员杨静谊 廉万营)7月24日,河南省中医院将紧急熬制的900袋清暑除湿汤,连夜送到在抗洪救援人员手中。 当天,郑州天气放晴,气温回升至32摄氏度。在此次暴雨中受灾严重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某抗汛救灾队伍连日作战,极大地消耗了体力。据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天气炎热,很多救援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状。 得知此事后,河南省中医院克服煎药房在洪灾中受损严重等困难,药学部工作人员当天16时~21时,加班加点5个多小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紧急熬制清暑除湿汤。该汤药为国医大师张磊开方,既可以防暑扶正,又有助于增强体力。汤药熬好后,大家又经过分袋、封装、装箱等程序,连夜送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当忙碌了一天的救援人员收到精心熬制的汤药后,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河南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熬制,保障救援人员都能喝上该汤药。
漯河市中医院 三举措做好应急工作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理 想)为提升防汛救灾能力,日前,漯河市中医院坚持早防范、早排查、早部署,通过3项举措做好防汛应急工作。 漯河市中医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巡逻、抢险突击、机动抢险、防汛预备、医疗救护5个防汛应急工作队,全力以赴做好应急防汛准备工作;二是召开专题会议,对医院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梳理,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做到及时部署;三是开展隐患排查,对全院重点区域进行了全方位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责任到人,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濮阳市中医医院 送防疫科普进基层
本报讯 (记者陈述明 通讯员吴 霜)大灾过后要防大疫。7月22日,濮阳市中医医院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专家走进该市胜利路街道办事处,重点就暴雨过后如何进行疫情防控,为街道办及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科普。 濮阳市中医医院院长刘同坤提醒大家,洪灾之后首先要预防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其次,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灾过后容易发生的,如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虫媒传染病(疟疾、乙脑、登革热)等;最后,要重点预防皮肤炎症、食物中毒、红眼病等疾病。 此外,濮阳市中医医院专家建议,大家出门务必要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防蚊虫,不要蹚水,蹚水后赶紧清洗;水要烧开后饮用或者饮用瓶装水、桶装水;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
周口市中医院 获村民“打油诗”称赞
本报讯 (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黎倩平)7月24日,周口市中医院赴西华县应急救援医疗队负责人收到一首当地灾民自创的“打油诗”,诗中充满着对应急救援医疗队艰辛付出的赞许。 写“打油诗”的是西华县纪庄80岁的史耀亭老人。7月22日23时,周口市中医院应急救援医疗队到达西华避险安置点后,老人因血压高,每天都去救助点,医务人员不厌其烦地为其测量血压、指导用药、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7月24日上午,史耀亭老人又来到了救助点,测量完血压后没有急着回去,而是站在对面的树荫下一直望着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有感而发,就地取材,把一首赞美医务人员的“打油诗”写在了废纸片上(如图)。
7月24日,荥阳市中医院副院长金鸿斌带领医务人员来到扶贫村刘河镇反坡村,为在这里进行灾后消杀工作的医务人员送来午饭。 吃饭期间,大家了解到坐落在山里的环翠峪卫生院急需药品,但由于通往山里的路还在抢修,没法通车,大家就决定把药品用编织袋装好后,徒步背进山里。 雨后的山里异常闷热,由挖土机重新挖的道路泥泞不堪。大家经过艰难前行,终于到达环翠峪卫生院。村民看到匆匆赶来的荥阳市中医院医疗救援队,纷纷鼓起了掌。 李志刚 马燕燕 周 飞/摄
7月24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院区恢复正常秩序后,第一时间组织防疫慰问队伍,为冲在抗灾第一线的各行各业送去防疫中药。 该院防疫慰问小组兵分几路,驱车前往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金水区人民路办事处、新郑国际机场、郑州东站等多家单位,送上共计1.2万盒中医药物资,并现场给出防疫建议、解答相关问题。 刘 旸 魏佳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