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她是社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
|
她是社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纪雨辰 谷东方 文/图 孟翠红是漯河市郾城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扎根基层30年,为群众提供温暖、精准的诊疗服务。2010年,孟翠红从内科医生转岗培训成为一名全科医生。转岗时,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隆重的仪式,有的只是心中“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神圣责任,有的只是“德医双馨、济世为怀”的信念。在全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孟翠红凭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忠实地履行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让群众深切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色,默默践行着“扎根基层、精益求精”、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誓言。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跑遍了辖区50多个小区,谁患过慢性病,谁对哪种药物过敏,谁该测量血压、血糖了,谁该调整药物了,她都做到心中有数。一天上午,年近七旬的张女士来到孟翠红的诊室就诊。孟翠红给张女士测量血压、询问病情以及服药情况,得知她在服药后,血压异常增高。在反复询问下,孟翠红得知张女士的女儿患癌去世,张女士认为是自己没有积德行善,致使不幸降临在女儿身上,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于是,孟翠红和张女士拉家常,分析癌症的病因病理,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她的错误认知,帮助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张女士渐渐从阴影里走出来,精神好了,血压也慢慢平稳了。孟翠红的真心付出,换来了张女士的信任与称赞。在诊疗工作中,孟翠红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同时,还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由于待患者热情周到,许多患者都愿意找她治病、聊天。 孟翠红深刻意识到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主动就医意识;严重精神障碍起病早、病程长、反复复发、长期住院治疗以及服药治疗,致使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歧视、病耻感使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疗和社区管理,这些均成了她的工作重点,也是难点。在工作中,她主动帮助有治病需求的家庭联系专科医生;宣传国家救助及帮扶政策,对患者及家属定期开展护理知识培训和识别疾病复发及其他危急情况(如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冲动伤人、自伤等)的技巧;学会如何求救与自救,保障患者及家属以及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孟翠红还走进社区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精神卫生宣传资料,力求让更多群众了解认识精神卫生知识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如今,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有多个家庭享受到国家的大病补助政策,社区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从几名到200多名,孟翠红早已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孟翠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责任与担当。

孟翠红为患者诊断疾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