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晓娟 贾佳丽
“丁零,丁零……”8月4日18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分子诊断实验室走廊里响起一阵铃声。 “快,又到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快接!” 打开标本交接通道、消杀样本转运箱表面、接收样本,这一系列动作在这里不断重复上演。 “疫情就是命令,实验室就是战场,没有条件,没有理由,我们必须完成检测任务。”检验科主任明亮不仅带头参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督导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工作,还时常为连续工作几个昼夜的同事们鼓劲。 “每天我们检验科要进行近4万人次核酸样本的检测,工作量大概是科室平常工作的40倍。”检验科副主任贺付成告诉记者,人员三班倒,机器不停转,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检测任务。同时,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我们会不惜成本,反复核查,坚决避免漏检、误检。 记者按照生物安全防范标准要求着装后走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重地”一探究竟。编号、录入信息、配制试剂、检测标本、处理废弃样本等各个环节,十几名检验技师在设计规范但空间狭小的房间内,争分夺秒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忙而有序。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是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建设,并经省临检中心实地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展工作。这是试剂准备室,样本制备室,扩增检测室,这3个房间气压走向是一定的,而且3个房间有传递窗相通,按单一方向方便传送样本。”检验科主任技师郭小兵熬得两眼通红,大规模检测以来,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了。 样本在4摄氏度冷藏保存的条件下也仅能保证24小时内有效,如何在有效时间内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成为一个最大的难题。“现在最让人头疼的事就是人员调配!录入信息、配制试剂……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员!”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赵俊伟说,尽管实验室有10余台实时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仪不停运转,但是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人工操作。 几天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团队在潘守成、叶亚菲、薛海阔、庄春波、任春锋等的带领下,始终做到“任务不停,人员不歇”,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检测任务!截至8月5日上午8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已经完成16万余人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任务。 在检验科工作群里,来任务的消息以及“我来!我来!”主动“应战”的回复,依旧成为最热门和最耀眼的字眼儿。 同样,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也在不停歇地运转,每天检测近3万例核酸样本。 时间紧,任务重,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是实验室高效运转、完成核酸样本检测任务的前提。据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组长赵静介绍,省人民医院在保证临床急诊患者和一些特殊人群的标本出结果时间不受影响的同时,紧急调配试剂设备,协调增派人员,合理安排检测任务,尽最大努力多检测样本。 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获悉,省卫生健康委协调省内核酸检测力量全力以赴协助郑州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全员上阵,分秒必争,成为与新冠病毒“竞跑”的另一个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