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温情” 他们坚守初心和使命
“这次我要到一线, 为大家服务”
本报讯 (记者丁 玲 通讯员鞠晶晶)8月8日中午,河南省儿童医院门诊手术室主任王媛所在的核酸检测小组到达龙子湖陈三桥社区,穿上防护服后,迅速投入核酸标本采集工作。 参加工作22年的王媛有着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从容的心态。颈椎不好的她上午出发前脖子上还戴着颈托,但她操作时依然“稳、准”,全力保障核酸标本采集工作顺利进行。一个小朋友大声说道:“阿姨,您辛苦了,我爱您!”王媛说,上班22年,这几天听到的“谢谢”和“辛苦”最多。她还说:“2020年疫情期间,我人在非洲、心系家乡,看着科室微信群里大家纷纷报名,心里干着急。这次我要到一线,为大家服务,为家乡尽力!”
采集点的悠扬琴声 本报记者 冯金灿
在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台街道清华城核酸检测点,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在这里值守,他们每4小时轮班一次,24小时为居民提供核酸标本采集服务。 8月5日20时~24时,河南省人民医院护士徐亚静和同事们一起值班,共检测约500人次。 凌晨时分,一楼大厅和门外还有不少排队的居民,包括一些小朋友。换班时,徐亚静换下厚厚的隔离服,穿着手术衣出来透气。在休息间隙,看到门外正在等候的人群,看着在父母怀中吵闹的孩子,她走到大厅一角,坐在一架钢琴前,为大家弹了几首舒缓轻快的曲子。
检测前线的“最美妈妈” 本报记者 丁宏伟 通讯员 吴 靖 刘 洋
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设置的43个“采样”点,有一个群体引人注目,她们都是还在哺乳期的“最美妈妈”。来自神经内三科的副护士长陈莉就是其中一个,她是第二次申请来到疫情防控一线。 “在关键时刻,作为一名曾到过疫情防控一线的人,我有过硬的技术和心理准备,随时可以上岗。”陈莉说,当她得知医院组建队伍开展核酸检测时,主动请求领导批准她参与。临行前,当时还在医院的她让婆婆帮忙准备随身物品,其中就有吸奶器。 当记者问陈莉怎么向家人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正在哺乳期的她笑着说:“他们都很支持我,尤其是我的公公和婆婆。”陈莉的公公、婆婆都是老党员,非常支持儿媳妇的工作。 据陈莉介绍,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此次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就是最好的证明。
核酸检测点找妈妈
本报讯 (通讯员白 鹏)8月5日22时40分,在巩义市站街镇孟凡勇卫生室核酸检测点,一个小女孩正在排队等待核酸标本采集。看到眼前的医务人员时,她瞬间眼眶湿润了。 原来,小女孩眼前这个全副武装、认真为每一个村民采集核酸标本的医务人员,正是她好多天没见的妈妈——巩义市人民医院护士尚露露。“孩子在家一直哭喊着想妈妈,要找妈妈。今天听说妈妈在这里做核酸检测,半夜了非要我打车带她过来见妈妈一面,哪怕只是远远地望一眼。”孩子奶奶说道。 自8月1日巩义市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展以来,尚露露担任站街镇核酸检测点位组长,与巩义市人民医院400余名医务人员奔赴各乡镇为百姓进行核酸检测,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 工作结束后,尚露露说:“也就几秒钟的时间,给女儿做完我又赶紧给下一个小朋友做,都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回的家。”
“大舒,小舒”三次出发 本报记者 常 娟
8月8日23时,在经八路和纬一路交叉口附近的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既定轮班工作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护师赵文舒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7月31日到8月8日,赵文舒和重症医学部护师王舒组成的“大舒,小舒”组合,奋战在高新区、金水区、二七区核酸检测点,整体休息时间不足24小时。 “我是医务人员,也是有着近10年党龄的党员,现在正是群众需要我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不奉献,啥时候奉献?”每次想到这些,赵文舒都化疲劳、压力为动力,坚持奋战。 “扎马步”采核酸 赵文舒和同事常常站着,或“扎着马步”采集核酸标本(如图1)。 “被检测人员的身高不一样,我们坐着“采样”时,有时会出现仰脖子或够不着的情况,因此大家就‘扎马步’进行核酸检测,既提高了速度也方便了被检测人员。”这样的“扎马步”,赵文舒和同事通常要坚持两小时。 耳根部磨出血泡后又破了 高温天气,防护服内温度达40摄氏度,汗水湿透衣服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做完核酸标本采集,赵文舒脱掉防护服,同事们惊讶地发现她的衣服上没有出现一片一片的湿迹,用手一摸才知道整个衣服全湿透了。防护面具、口罩戴久了,赵文舒的耳根部磨出了血泡。8月8日通宵进行第三轮采样,8月9日一大早,赵文舒发现耳根部的血泡破了,“没关系,忍着疼痛继续工作”。 面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采样”任务,赵文舒和同事会觉得有压力,也会担心被检测者出现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我们是战士,会努力化压力、恐惧为动力,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接下来若有核酸检测任务,我们还会上。”赵文舒说。 据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介绍,从7月31日至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派出了五批共400人参与核酸标本采集。

8月6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累得躺在桌子上休息。 史 尧/摄

8月7日,济源思礼卫生院医务人员为群众进行核酸检测。 王正勋 侯林峰 李春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