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刘 旸
燕重远,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科科长,曾参与过河南省援鄂、援冀医疗转运队的转运车辆调度工作。8月7日9时30分,他再次拿起无线对讲机站在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口,指挥调度来自郑州市内40家医疗机构的百余辆急救转运车辆,参与郑州市的防控“大转运”。 “前两次出征抗疫,是在帮助别的城市尽快恢复。这次疫情发生在家门口,我们更要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转运任务,力保全市人民的健康!”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转出的最后一位患者登上急救转运车时,燕重远告诉记者。 截至8月8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所有患者、工作人员及陪护人员全部转运安置完毕,共转运患者985人。其中,郑州全市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隔离医学观察者已集中收治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接受后续治疗。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其他患者、陪护人员等分别转运至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惠济院区、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郑州人民医院南院区、郑州阳城医院(原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 速度:这些接收医院,用一两天完成改扩建 根据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和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组专家建议,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改建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从8月5日至6日,仅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这里就完成了改扩建工作。本次改造涉及两栋病房楼,共16个病区(含2个重症单元),308个房间,最多可以开放床位664张(含重症床位48张)。 在硬件改造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一方面按照“三区两通道”的要求,把原有医院改造成传染病医院,实现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开,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另一方面对空调系统进行改造,避免空气传播感染。院区内还有省级专家现场指挥院感防控,对所有进驻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操作流程;加强管理,要求患者不得随意外出、随意走动,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后勤保障和第三方工作人员同样要规范流程,避免出现感染。 不仅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惠济院区、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郑州人民医院南院区、郑州阳城医院在国家和省级专家组的指导下,也都在一两天内完成改扩建工作,并迅速收治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分流来的患者。 力度:患者转运后,医疗救治“无缝衔接” 8月8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最后一批患者被转运至郑州阳城医院。当天,郑州阳城医院依据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对分流至该院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类隔离治疗。目前,转至郑州阳城医院的患者均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而是轻症肝病患者、肺部感染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此特殊时期,转入郑州阳城医院的患者要进行至少14天的隔离观察,后续还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最高标准进行全面消杀。 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队接管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后,与郑州市卫生健康委、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四方联络机制,医疗、护理、院感、后勤等工作组密切协同,完成患者接转工作。所有入住患者均按要求及时进行相应医疗处置,接转全流程安全、可控、“零差错”。为切实做好患者救治工作,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省人民医院、市骨科医院、院区工作队相互配合,全力协调呼吸机、透析机等救治急需的医疗设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管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惠济院区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快速建立好组织架构,并筹建重症监护室,查看检修急救设备等,全力救治患者。 深度:省、市专家团队并肩作战、中医药全程参与 无缝衔接后,医疗救治力量如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管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后,迅速成立由临时领导专班,医疗、护理、医技人员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并有国家级、省级院感、重症、中医等方面的专家指导,强化了中西医结合特点,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整体病情都在好转。 随后,省卫生健康委又紧急派出由12名省级中医医院专家组成的医疗队,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进入病区参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同时,由国家、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选派的3名中医专家,也进驻该院区参与救治指导。截至目前,省级中医医院医疗队队员已为定点医院全部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完成辨证治疗,院内患者已经喝上了中药。 河南省人民医院派出工作队进驻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后,开展患者接转和救治工作,增派相应专业的医师5人、护士30人支援该院区。截至目前,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收治的100多名患者情况良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工作队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惠济院区开展医疗救治管理工作后,又集结104人组成的第二批紧急医疗工作队,再次奔赴该院区全面展开医疗救治工作。目前,院内重症监护室已建好备用,可随时用于危重患者救治;除5名患者因病情原因不宜中药治疗外,其余患者已全部服用中药,所有医务人员已服用中药预防汤剂。 郑州阳城医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督阵、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带队接管。截至目前,各项管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紧张有序稳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