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守好乡村疫情防控“安全线”
柘城县人民医院
新县人民医院
勤快的“小巾帼”
“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活得才有价值”
扎根一线 守护一方女性就业创业梦
防疫有我 健康同行
1
11 1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活得才有价值”
 

“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活得才有价值”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孙小明

   2021年8月10日,凌晨1时,周口市郸城县汲水乡西李庄村。
    进入后半夜了,白天的热气逐渐散去,立秋刚3天,村里的夜里已经有一些凉意。周围的几个村庄都仿佛进入初秋的梦境,只有葳蕤的农作物在夜风里沙沙作响,一派安宁、祥和。
    在西李庄村口,有一盏灯始终亮着,那是西李庄村设置的疫情防控卡点。此刻,村支部书记史朋礼和村卫生所乡村医生梁宗杰等5人在值班,此时的他们像士兵一样,守卫着一方群众的安宁。
    忙碌的梁宗杰突然感到胸口一阵难受,强忍了一会儿,终于吃力地对史朋礼说:“史书记,我的身体不舒服,想回家吃片药再来。”“老梁,你回去休息吧,这几天你真够累的,别累坏了身体,反正夜里来往人员少,我们几个都在。”史朋礼说。
    征得史朋礼同意后,梁宗杰吃力地换好衣服,起身往家的方向走去。然而,他这一走,竟成了永别。凌晨5时,村民们得到了梁宗杰突然病逝的噩耗。
    据梁宗杰的家人说,梁宗杰回到家时,感觉心慌、胸闷,服了几粒速效救心丸,但是症状仍未得到缓解,随后出现呕吐症状,于是,家人慌忙一边帮其吸氧,一边拨打120,同时拨打了邻村乡村医生张正杰的电话。不幸的是,当汲水乡卫生院副院长郝华驾驶着救护车和医生张正杰赶到时,梁宗杰已经走了。
    梁宗杰突然病逝的消息让大家难以接受,在场的几位村民哽咽着说:“老梁,疫情防控工作还没结束,你怎么走了?”
    “老梁的确太累了,他需要好好睡一觉。”史朋礼自言自语地说。
    8月7日,为全面落实郸城县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西李庄的村口增设疫情防控卡点。汲水乡卫生院抽调乡村医生梁宗杰配合村干部在卡点执行任务,负责对过往车辆、行人开展测量体温等工作。
    白天,烈日炎炎,坐着不动还汗流浃背,何况老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来回走动着、忙碌着,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其间,他吃饭由家属送到卡点,夜里休息在防控卡点。对此,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却说:“我掌握了防控知识,又受过专业培训,咱们村返乡的人员多,万一处置不当就会酿成大祸。”
    自7月底出现疫情以来,由于周边县市相继发生感染病例,郸城县的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郸城县乡村医生是该县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角”,也是农村疫情防控的主要力量。郑州市疫情暴发后,梁宗杰按照上级要求,挨家挨户逐一摸排返乡人员的身体状况,每天上门为群众测量体温,筛查疑似病例,查看返乡人员的居家隔离情况,协助村委会做好来往人员的有序流动及闭环管理。这些天来,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疏忽。
    西李庄村的群众说,我们村1800名群众,愿意双膝跪拜,恳求梁宗杰起死回生。然而,时光不能倒流,梁宗杰再也醒不过来了。他今年刚刚56岁,还年轻。
    让时光倒流到2020年的春天——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郸城县先后确诊6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乡村医生,梁宗杰担起了全村人员摸排、体温监测、环境消杀、监控居家隔离、信息上报等任务。那时,每个村口都设有防控卡点,梁宗杰同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同样是24小时值守,吃住都在卡点。
    让时光倒流到2019年的春天——郸城县4家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刚刚成立,医共体建设全面展开。村卫生所作为全县医疗网络的“神经末梢”,责任重大。居民签约服务、慢性病筛查与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一天到晚,梁宗杰不停地在村子里转悠,出了这家进那家,几乎没吃过一顿应时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郸城县医共体建设受到国家、省、市表彰,谁能说这里面没有梁宗杰的一份功劳呢。
    让时光倒流到梁宗杰人生的春天——梁宗杰家几代人行医,20多岁的他就成为一名乡村医生。那时的农村医疗条件简陋,他一个人担负着全村2000多人的医疗服务工作。其间,他还要抽空兼顾着家里的农活。
    “扛起锄头是农民,背起药箱就出诊。”一年365天上岗,不管白天黑夜、寒冬酷暑,他都是随叫随到。
    梁宗杰常说:“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活得才有价值。”因为他知道乡亲们挣钱不容易,用药都是挑便宜的,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全村人,要说最尊敬的人,那就是这位心系乡亲的乡村医生——梁宗杰。
    从医30多年来,梁宗杰在基层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他为自己最热爱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虽然平凡,却令人敬佩。
    斯人已去,药香永留。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