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学习三明医改经验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结核病防治重点知识十二问之四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
11 1 2022年4月3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结核病防治重点知识十二问之四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结核病防治重点知识十二问之四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 甄新安

 

   结核病俗称“痨病”,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结核分枝杆菌如果侵犯肺脏,就叫肺结核,侵犯骨骼,就叫骨结核等,但是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咯血、发热、盗汗、胸痛等。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可能被感染,是长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被我国定为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我国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早期:是指尽早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早期发现结核病可以缩短结核病患者的传播时间,从而减少结核病患者的发生;同时,早发现可以减轻结核病对身体的损害,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疾病对身体的损害就越小;早期结核病病灶多为渗出、增殖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活跃,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联合:不管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患者。结核病病灶内存活有A(生长活跃菌群)、B(间歇生长菌群)、C(缓慢生长菌群)、D(休眠菌群)4个菌群,抑菌、杀菌类抗结核药物分别作用于不同菌群,联合用药可以同时杀灭不同的菌群,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既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效果,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进行治疗都必须有适当的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副作用。如果抗结核药物用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就达不到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不良反应增多,可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特别是对肝肺产生毒副反应。因此,一定按照抗结核药物的药效采用适当剂量,使药物发挥最强的抗菌效果,产生不良反应最小。
    规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难度大的顽固细菌,所以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上必须按照医生规定的药物、规定的用量、规定的次数、规定的疗程(月数),规律服用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保证治疗成功。
    全程:全程用药,即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为3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不能任意缩短或延长用药时间。缩短用药时间,患者容易复发;延长用药时间,不能增加治疗效果,并且容易出现药物副反应。
 (本文由本报记者杨须整理)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