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哮喘日 消除差距 实现哮喘的同质管理 本报记者 冯金灿
今年5月3日是第24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差距,实现哮喘的同质管理”。4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举行世界哮喘日义诊科普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义诊、科普等系列健康服务,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的认识,增强健康意识。 就哮喘的防治误区,记者在义诊科普活动现场采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相关专家。 没有气喘≠没有哮喘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哮喘亚专科主任陈卓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哮喘是目前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估算,目前全球有3亿以上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者有4000多万人。近年来,成年人和儿童的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哮喘与遗传有关,但不是遗传病。超过70%的哮喘是过敏性哮喘,最常见的致敏物质是花粉。”陈卓昌说,“即使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如果不抽烟、不养宠物、过敏性鼻炎预防做得好,就有可能不发生哮喘。重症或难治性哮喘患者仅占哮喘患者的5%~10%,如果患者早诊断、早治疗,现有药物治疗可使80%的哮喘获得良好控制。” “许多哮喘患者因为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到医院就诊,也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哮喘患者是没有喘息症状的。其中,常见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特征;另外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是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只有胸闷症状,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解为冠心病或精神心理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咏说,“研究结果显示,高达71.2%的哮喘患者此前未得到明确诊断。部分患者一直认为自己的长期咳嗽症状,是得了感冒、慢性咽炎或支气管炎。因此,如果出现反复咳嗽或反复胸闷等症状,可以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患有哮喘。” 哮喘能否根治 陈卓昌说,我们先要认清现实,哮喘是无法根治的,不论任何疗法都是缓解症状、维持正常生活。像大家所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压病一样,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对慢性病的治疗目标,应该是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包括控制其急性发作、使病情不再恶化、没有活动受限等。 齐咏提醒,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控制气道炎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使用激素后,喘憋症状减轻并不意味着气道炎症已经得到控制,如果这时减少吸入激素的剂量,很容易出现哮喘复发。按照哮喘诊疗指南,应用某一剂量的激素吸入治疗,达到无明显急性发作、峰流速基本正常,至少要维持3个月,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考虑减少激素剂量。 “目前,我国有70%左右的哮喘患者没有进行规范治疗。”陈卓昌说,“哮喘如果控制不好,反复发作,对儿童来说会影响生长发育,对成年人来说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从长远看,哮喘引起的肺功能损害会导致阻塞性肺疾病,个别患者如果有吸烟因素和感染因素,可能发展到肺源性心脏病。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会出现低血钾、高血糖、低血糖和心律失常等,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还有一些患者和家属希望根治哮喘,服用所谓的根治哮喘单方后,出现严重的激素依赖和并发症,成为重症或难治性哮喘。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有副作用 陈卓昌注意到,在门诊,常有患者听说需要使用激素治疗,担心副作用过大,不愿遵医嘱吸入糖皮质激素。 “其实,激素就像手术刀,能治病也能伤人,关键看如何使用。正确合理运用,激素就是救命药。”陈卓昌说,“患者吸入的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局部激素,仅仅在我们气道这个局部发挥作用,而很少或者不产生全身的副作用;如果停用,会导致哮喘的急性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开具的激素类药物多为吸入类,剂量较小,主要对口腔或咽喉有一定副作用,一般可通过用药后漱口避免。” 对于哮喘患者能否运动的问题,陈卓昌说,确实有部分患者得了运动性哮喘,运动可作为一种单独的诱发因素,但一般指剧烈运动后导致呼吸困难加重;多数哮喘患者如果接受规范治疗、注意避免环境刺激因素,可以做到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也不妨碍参加一般的体育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