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的碘与瘿病 □李蒙蒙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为20毫克~50毫克,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其余存在于皮肤、骨骼、内分泌腺及中枢神经系统。碘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呈“U型”曲线关系,碘过量或碘不足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智力元素” 碘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作为营养素存在于人体,有“智力元素”之称。碘是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保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保持神经系统功能和智力发育正常的保证。碘缺乏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精神功能受损、青少年体格发育迟滞等。 缺碘的危害 胎儿期缺碘:胎儿所需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和先天畸形等。 新生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可致克汀病、智力缺陷、聋哑、生长发育障碍等。 儿童及青春期缺碘:可致甲状腺肿、单纯性聋哑、损害儿童智力和生长发育等。 成人期缺碘:可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 如何科学补碘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碘,因此需要靠外界干预获取。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的每人每日碘的推荐摄入量,成年人为150微克,儿童为90微克~12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200微克。 碘与瘿病 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的瘿病、瘿瘤等范畴。自古以来,碘与瘿病密不可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使用海藻、昆布等含碘的中药治疗瘿病的记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出以海藻酒治疗瘿病,随后大量的方药中均广泛使用海藻、昆布等富含碘的中药。尤其是明清时期,使用海藻、昆布治疗瘿病发展至巅峰,且未提及相关副作用。尽管当时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并未认识到其中碘元素起作用,但毫无疑问,以含碘中药治疗瘿病,疗效确切。 在平时的膳食中尽量选择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贻贝(淡菜)、海参、海蜇、虾、鳕鱼等。 海带:又称昆布、江白菜,有含碘冠军、长寿菜等美誉。海带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碘,食用海带对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促进智力发育。 贻贝: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的功效。贻贝含有大量的碘,对甲状腺功能不全的患者是极好的保健食品。 紫菜:有营养宝库的称号,富含蛋白质,含碘量很高,可治疗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海参:有“海八珍”之一的美誉,具有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的功效,含有丰富的碘,对甲状腺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虾:不仅是一种热量低、蛋白质高的海产品,还含有非常优质的碘源。虾含碘是因为它吸收了天然存在于海水中的碘,每85克的虾中,碘含量约为35微克。 鳕鱼:鳕鱼是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矿物质的优质鱼类,它的脂肪含量和热量都比较低,碘含量较高,每85克的鳕鱼中碘含量为63微克~99微克。 补碘巧用“加减法” 针对不同的人群,补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巧用“加减法”。 这些人群需要做“加法” 孕妇:孕妇要保证每日碘摄入量达200微克。 婴幼儿:3岁前补碘最为关键。 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代谢加速期,补碘需求较大。 这些人群需要做“减法” 高碘地区居民:我国高碘地区居民的每日碘摄入量为800微克以上,不需要再补碘。如果碘摄入量过多,易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瘤、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患者,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膳食推荐 绿豆海带汤 原料:海带30克,绿豆60克,大米30克,陈皮6克,红糖60克。 做法:将海带泡软洗净切丝。砂锅内加清水,放入大米、绿豆、海带、陈皮,煮至绿豆开花为宜,加入红糖服食。 功效:清凉解毒、消肿软坚、除瘿瘤,用于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大。 紫菜煲贻贝 原料:紫菜15克,干贻贝60克。 做法:紫菜用水洗净,干贻贝用水浸透,放入砂锅内加水同煲,调味后吃肉喝汤。 功效:软坚散结、消瘿病,一般用于甲状腺肿初期。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