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乔晓娜
曳步舞展演,空竹、轮滑、象棋比赛……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六,每天都有各种健身活动的体育展演,正月十四、正月十五还有健身气功、标准交谊舞等综合体育展演,癸卯兔年春节,南阳市人民享受了一场精彩的迎新春全民健身展演“大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记者在南阳市走访发现,该市坚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通过健康知识、健康运动的普及,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健身公共服务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的健身氛围在这里越来越浓厚。 800多个脱贫村有了体育场地设施 2月7日10时,南阳市镇平县杨营镇岁坡村村民在村里的体育场地健身。 “以前没有体育场地时,大家都不咋健身,有了这个体育场地后,大家吃完饭就喊着一块儿运动,健身的热情都很高。”村民告诉记者。 不只岁坡村,南阳市的其他800多个脱贫村也都有了体育场地和设施。据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二级调研员吴宗彦介绍,南阳市坚持把发展体育作为高质量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体育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九大专项”、民生实事等内容,实现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和全市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 如今,在南阳市各县(市、区)公园、广场、社区、沿河(湖)绿化带等,随处可见在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拆装式游泳池、室内和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锻炼的人们,老年门球场、抖空竹场地等群众健身场地也人流如织。 “我们还开工建设了一批大型体育设施,比如南阳市全民健身馆、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冰雪场地建设项目等,利用城市废旧仓库和非体育用地打造了骄阳体育俱乐部一体式综合体育中心。所有公共体育场馆场地有序面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社会反响热烈,群众交口称赞。”吴宗彦说。 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区有了体育组织 健身需要毅力,也需要人气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南阳市体育总会作为主办方,南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南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南阳市各体育协会作为协办方,共同举办了历时8天的全民健身活动展演。 正是有了这些组织阵地建设,南阳市居民才能乐享全民健身展演“大餐”。 除了上述组织建设,南阳还在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所有街道、乡镇统一设立文体工作站,所有行政村和社区成立体育组织,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体育组织网络全覆盖,打通了联系服务健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吴宗彦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南阳市成立了40个市级体育协会,36家体育俱乐部,拥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3211万人,基本形成了以健身场所为点、社会体育组织为线,点线结合、全面覆盖、科学便民的健身服务组织网络。 全民健身大会间接参与群众突破120万 身着统一运动服,整齐地列队行走……不久前,南阳市白河边的健步走活动,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围观拍照,也为白河游览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健步走活动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定期在白河边举办,属于南阳市广泛开展的群体活动之一。近年来,围绕广大群众盼健身、盼健康的强烈愿望,南阳市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群众体育活动,打造南阳特色品牌。 以全民健身大会为例。从2015年开始,南阳每年都举办全民健身大会,设置大项目20多个,直接参与群众超过10万人,间接参与群众突破120万,社会组织及体育俱乐部参与率达100%。同时,南阳市各县(市、区)、城市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积极开展年度、届次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等,直接参赛群众多达180余万人。全市上下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大赛、季度有亮点、长年不断线”的生动局面。 特别是农民体育运动会,该市乡级每3年、村级每2年举行一次,比赛项目既贴近生产生活和传统民俗又兼具农趣、农味,8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参与,“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理念深入人心,极大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南阳市还广泛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青少年系列体育比赛、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等,着力打造阳光体育品牌,并主办或承办全国男子篮球联赛、中国男子排球超级联赛河南队主场赛事等赛事,以带动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爱上了体育运动,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南阳市每千人体育指导员达到3.2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42%,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南阳市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河南省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