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老年健康
 
第五版:中医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驻马店市中医院量身定制膏方 提升群众防病意识
中原药谷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安全生产 常抓不懈
温县中医院医务人员正在清理积雪
多学科协作 让百岁老人重见光明
荥阳市中医院组织党员在G234生态廊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鲁山县:山区有了服务群众的中医馆
1
11 1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原药谷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朱梦圆

↑在农民丰收节上,笑容满面的“丹参姐姐”。     嵩 宣/摄

 

“在嵩县(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十强县之一),关于中原药谷话题,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几乎每个人都能扳着指头说出个一二三来。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致富增收,让广大游客在浓郁药香中感受中医药文化,让县域资源优势在换道领跑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势能!”12月8日,在位于嵩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里,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海泳告诉记者。
在这里,工地上塔吊林立,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从史上“六朵金花”
到“六位一体”的布局
位于伏牛山腹地的嵩县,境内富集1300余种中药材,自古就有“天然药库”之美誉。史上,“汤药鼻祖”伊尹在此采药熬汤,为民疗疾;太医令杨上善制牡丹茶,为武皇治病;“食疗鼻祖”孟诜隐居此地,著述《食疗本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丹参、柴胡、皂角刺、连翘、山茱萸、黄精“六朵金花”争奇斗艳,久负盛名。
“‘六朵金花’就是俺山里人怀抱中的‘金疙瘩’!”嵩县城关镇叶岭村的一名董姓村民说。在嵩县,丹参、柴胡的有效成分分别达国家药典主要指标的2.8倍、5.6倍;还有嵩县柴胡、九皋皂角、白河银杏等,或被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或被命名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56万亩(1亩=666.67平方米),2023年上升到65.2万亩,在全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县中名列前三。仅丹参种植一项,每亩地的收入就是1万元左右,中药产业已成为集体增效、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怎样让基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怎样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从粗放型单链条供给升级为全链条的产业体系?嵩县县委、县政府的做法是:奋力打造中原药谷,重点围绕“六最”(种质资源最地道、种植标准最严苛、产业链条最鲜明、产品标准最权威、药食同源最放心、健康养生最适宜)定位,坚持“三创融合”(科创、文创、数创),推动“三医联动”(医药、医疗、医养),打造“六位一体”(产、学、研、医、养、游)的“中原药谷·康养胜地”,争创中原康养(医疗)旅游先行区,打造河南省生物医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务实求效
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
“在将近一年的中原药谷建设进程中,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既感同身受,又受益颇多!”嵩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发展建设部主任闫晓光说。
今年,嵩县创新思路、实现联合、搭建平台、培育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响应省委、省政府“三业”振兴号召,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中原药谷科创园,目前已入驻12个院士专家团队,建成7个创新中心,联动辐射10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探索“科学家工作室+共享平台+中试基地”模式运行,实现研发在高校科研院所,小试、中试、产业培育在园区,产业落地到企业的加速孵化协同创新体系,“研发中试+孵化加速+科创基金+产业运营”的完整创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11月10日,在郑州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中医药科技创新大会上,嵩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高新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共建河南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合作签约,河南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快速落地建成投用,成为引领中原药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硬核力量。根据规划,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70万亩,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200亿元;2030年,综合产值将达500亿元,上市企业3家以上,年创利税达到30亿元。
中原药谷,风正帆顺,春山可望。正如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在日前在郑州举行的中药产业发展的传承和突破研讨会上所言:“打造中原药谷,嵩县优势突出、责任重大;打造中原药谷,嵩县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打造中原药谷,嵩县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